第07版:教改风采
2025-07-07 星期一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强基铸魂筑堡垒 融合赋能育栋梁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建立聚焦“五个”有力(管党治党责任有力、意识形态把控有力、党员教育践行有力、师生合力激发有力、监督执纪落实有力),构建“四个”生态(党建引领政治生态、学院发展质量生态、纪律作风廉洁生态、干事育人文化生态),推进“三个”工程(模范引领工程、融合共建工程、结网育人工程),把牢“两个”抓手(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一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学院事业全面发展)的“54321”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获批第二批河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充分发挥了标杆示范引领作用。

  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力学系党支部连续2次荣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三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助力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获评河南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业务融合”的工作理念,传承“团结、力行、创新”的精神,实施“344”行动计划,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办好“三学”课堂

  筑牢信仰之基

  建好“集体共学课堂”强信念。学院将理论学习纳入必修课,与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分享“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创新经验。

  用好“红色研学课堂”悟初心。学院建立红色阅读角、文化墙,举办红色主题展览,建设“德润红途,时代先锋”党建品牌,赴红旗渠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

  打造“榜样领学课堂”树标杆。学院开展“党员先锋岗”“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选树身边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建立“四心”工作法

  激发内生动力

  政治引领入心。学院建立“支委包片、党员包班”机制,实施“思想·学业·生活”“一生一导师”计划,将党建责任落实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

  党性锻炼沁心。学院开辟“党建在身边”新媒体平台,开展“学党史 强党性 促发展”“创先进 争优秀 当先锋”活动,举办“院士谈力学”讲座,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制度保障凝心。学院制定《党员积分考核办法》《组织生活会实施细则》,推行党员“量化考核+民主评议”等制度。

  关怀温暖润心。学院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工作坊、教学观摩等30余次;设立“力学爱助学金”,建立“1名教工党员+1名学生党员+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结对帮扶。

  创新“四融”模式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名师团队带头,加强国家级别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学院打造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力学·艺术·人生”,获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入选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6项。“弹性力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力学专业获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5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力学系教学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3本教材被评为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数字赋能弹性力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等省级教改课题4项,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3项。2名教师获评河南省高层次人才。

  与科学研究有效融合。学院聚焦重点领域,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5项,横向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科技成果转化1200余万元,助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学院积极落实“强基计划”,加强国家级别教学团队和一流课程建设。获批国家级别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

  与社会服务紧密融合。学院积极参与“豫哈牵手‘职’引未来”教育服务,2名党支部党员前往新疆援教。与中建七局、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重点联合攻关,被列为“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未来,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抓队伍、筑基础、固根本、促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更多理工力量!

  (蔺海晓 王素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强基铸魂筑堡垒 融合赋能育栋梁 蔺海晓 王素仙2025-07-07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