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种新型制造技术层出不穷,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对数智化航空制造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航空构件数智化制造实验平台和数字资源建设为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航空制造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途径。南昌航空大学作为新中国首批建设的6所航空院校之一,航空特色鲜明,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积极在航空构件数智化制造实验平台规划和建设上布局发展,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覆盖全部流程 构建航空构件数智化制造创新实训平台 学校紧盯先进航空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具有前瞻性的特色平台和实训项目。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是江西省仅有的工程训练类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教育部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同时拥有航空制造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依托工程训练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接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直升机及无人机典型零部件为载体,规划建设覆盖零件制造方案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等全流程的航空构件数智化制造创新实训平台。设置航空结构件仿真、多轴CAM加工、非接触式测控等实训项目,利用工程实际案例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通过“迭代实验方案—优化实验设计—方案工程验证”全链条掌握航空构件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知识,提升学生在准主流航空制造场景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紧密对接需求 丰富航空制造全流程数字化教学资源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学校围绕航空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航空航天创新设计、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装配与检测等全流程整合实训资源。同时,有效整合学校各专业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建立集成式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和航空工程全流程实训教学知识图谱,通过拓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扩展现实等先进数字化技术,赋能实验教学。学校紧抓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获批“机械设计基础”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0门,获批“飞机机身面型三维数字化测量虚拟仿真实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30门。坚持“能实不虚、以虚补实”的实践教学理念,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现实相融合,双向提升实训教学深度。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航空实践环境和可交互的操作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航空航天技术的认知,双向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023年,学校获评“江西省高校教育数字化建设先进单位”。 校企合作共建 打造“双师双能型”航空制造工程实践教学队伍 利用校内航空构件数智化制造创新实训平台和数字化实践资源协同开展航空制造工程实验教学,综合利用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航天企业资源,合力打造一流实验实践教学团队。通过技能比赛,拉近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关系,通过学校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定期互派的锻炼机制,保障了双方技术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及时掌握。构建“教师+技师+工程师”的“三位一体”、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团队模式,获批24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其中“工程训练教学团队”是江西省仅有的工程训练类高水平教学团队。 突破维度限制 创新航空制造类优秀人才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思政+航空+实践”,一体推进工程训练全流程育人模式,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航空特色,实训作品中融入思政元素和航空制造特征,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训思政教育。坚持“三维度五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三维度”指的是价值素养、工程实践、创新训练,“五融合”指的是学科与工种融合、实训与竞赛融合、产业与实训融合、科研与实训融合、虚拟与制造融合),多维联动提升工程实践效果,建立立体化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和菜单式工程训练项目,服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坚持“产教协同、赛训共促”,多级渐进增强学生创新训练能力,开发了涵盖航空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等内容的系统性工程训练课程,工程师参与工程训练实训教学。“综合创新实训班”培育学生制作多工种结合、多学科融合的创新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校于2023年获得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2项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于2024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 南昌航空大学因航空而生,依航空而立,伴航空而长,应航空而兴。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 (卢超 张树国 郭正华 陈玉华 刘奋成 王帅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