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五小学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科学教育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着力打造科学教育品牌,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新样态。 探索科学奥秘 打造科学教育品牌 学校创建“1+2+N+1”工作思路,第一个“1”即贯彻“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这一重要指示精神;“2”即坚持思政教育和科学教育两手抓;“N”即做好科学教育同多种教育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跨学科教育等);第二个“1”即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采取“三结四带一提高”工作策略,“三结”即科学教育同家校共育、学科教育、“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四带”即学校带动老师、老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会;“一提高”即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学校高度重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成立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领导工作小组、科学教育组织机构,设立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家长科技志愿者,形成了一支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科学教育工作队伍。 构建科学课程 拓宽科学教育边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学校立足自身特色,开齐开足科学课程。 加强科普宣传。购置科技图书,开展“漂流科技书袋进班级”活动;在升旗仪式上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在班级建设科普园地;打造科普长廊、院士楼、科学家塑像。加强科学教育,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周、科技节活动。 丰富科技社团。开设与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航空模拟飞行、无人机、水火箭、孔明锁、三阶魔方等相关的科技社团活动。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 科技劳动实践。创建“红领巾农耕学堂”(科技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校园气象站,在基地护栏上打造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展板,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其中,“红领巾农耕学堂”分为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农作物四季变化、农具的发展)、采摘园、种植园三部分。 构建教学模式。总结提炼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635”课堂教学2.0模式,“6”即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汇报、课堂检测、总结提升六个教学环节;“3”即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中(教学评一体化)、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复习)三个学习阶段;“5”即自主、合作、探究、智慧、创新五个学习特征。 构建课程体系。提炼全面育人“四纵五横”课程体系,“四纵”即上好国家课程、特色课程、扩展课程、综合课程;“五横”即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依托,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道德与品质(德育)、语言与科技(智育)、体育与健康(体育)、艺术与审美(美育)、劳动与实践(劳动教育)涵盖五大课程领域的课程内容。 启迪科学思维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科技走入生活,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打造了专门的科普宣传长廊,依托VR一体机和全息展示柜的高科技手段,形成现代化、有科技感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天文地理学、现代信息技术、军事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从而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开拓其科学视野。 建设科学教育阵地。采取“学校+科协+教体部门”联办、“学校+高校(宁夏大学)+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联合的措施,着力打造一个“少年科学院”,培养一批爱科学的“小院士”。进一步完善科普校园建设、完善“红领巾农耕学堂”建设、更换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航空模拟飞行实验室,不断完善“一院一馆一基地”(“少年科学院”、校园科技馆、科学劳动实践基地)硬件设施。 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由亲子共同完成“科学启迪智慧,实践增添乐趣”暑期科学小实验。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转型升级、推进课堂变革、助力课堂提质增效,并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路径,推动学校科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创新。未来,盐池县第五小学将继续做实做好科学教育工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王生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