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用力,积极探索实施“党建+‘345’(三点、四圈、五力)”工作机制,激活育人新动力,打造教育教学新格局。 “党建+三点”,融合育人资源 “强”上谋发展,提升劳动技能,培育劳动能手。以“思政+劳动”模式为切入点,与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让学生整理种苗、耕田除草,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共计200余名学生参与,并收获诸多好评。 “美”上做文章,促进生态保护,成为“秦岭卫士”。利用学校的“西安秦岭研究院、生态西安研究院”等资源优势,鼓励师生党员围绕秦岭动植物保护的关键环节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师生共完成相关科研项目70余项,招募了100余名“秦岭卫士”开展系列活动,其中,有5支团队在由全国5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发起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活动中,获得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 “实”上出成效,加强“校校”合作,成立“助研”小分队。积极推动“校校”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学院考取研究生较多的两所高校对口学院党总支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及产学研合作交流,学生党支部成立“助研”小分队,参与“‘校校’联动,‘助研’助学”合作的全过程。 “党建+四圈”,拓宽育人路径 打造和谐温馨“师生圈”。开展“美好生物·园艺润心”系列心理育人活动,通过园艺培育和植物疗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深受学生好评。截至目前,开展了芳香疗愈、插花、微观造景等12期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状态更加良好、情绪更加稳定,1名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 建立奋发向上“学习圈”。学生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学生党支部建立学风督查组,开展学风“六查”;对接联系班级,实施党员“一对一”学习困难帮扶制度;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的培训模式,举办学生党团课比赛和党员骨干培训班;依托红色资源,组建“筑梦宣讲团”,赴西安市周边学校开展党史宣讲。 搭建以生为本“服务圈”。搭建“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学生党员担任学生社区党支部委员,形成“党、团、社”三级贯通组织体系,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图书馆多学习,在体育馆多锻炼,减少对宿舍和手机的依赖。充分发挥社长、班干部、学生代理班主任等的作用,在全员互动中明确辅导员、学业指导员、党政办、实验实训中心等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责,实现学生社区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营造积极竞争“求职圈”。夯实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建立的就业“结对帮扶制”,形成由学科竞赛、参与科研项目、考研就业等组成的“五位一体”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党建+五力”,提升育人质量 发挥党建“指导力”,开展专业能力教育。以协同育人为路径,发挥党建“指导力”,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形成入学教育、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指导等4年不断线的“校家企”育人模式,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递进式培养。 发挥党建“聚合力”,开展实践活动教育。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发挥党建“聚合力”,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展演等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近3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赛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比赛中累计获奖50余项,获批国家及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 发挥党建“引领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抓手,发挥党建“引领力”,做实、做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从职业和社会的角度了解自我,主动适应,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形成由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家、校友组成的职业生涯教育团队,分年级、分阶段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发挥党建“耦合力”,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教育。以构建多元育人模式为切入点,发挥党建“耦合力”,构建学院“大党建”“大思政”格局。邀请企业家、校友等不断扩充学院育人“专家库”。近3年,开展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的“遥感大讲堂”“GIS链接你和我”和生物医药系的生物医药课堂学术研讨报告会等企业家进课堂活动。 发挥党建“嵌合力”,开展产学研联动教育。以校企地“党建共同体”为纽带,发挥党建“嵌合力”,构建学院党建与属地党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2023年12月,与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航天育种工程中心党支部,与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等20家省市龙头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产学研项目,参与率达到98%。 (狄曼 鲍艳 白丽 刘梦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