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课程周刊·专题
2024-11-08 星期五
加强基础研究,构建教材研究共同体
  浙江省温州市的青年教师交流讨论义务教育新教材。视觉中国供图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新时代以来,教材建设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也对教材建设高质量、内涵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2023年12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将加强教材研究作为强化教材建设支撑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教材专业研究对于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加强教材研究意义重大

  教材研究作为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服务国家教育战略、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功能。一是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教材研究是政府决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是教材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教材政策的科学制定和顺利实施具有专业支撑作用。二是探索深化教材建设规律性认识。教材研究通过总结教材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策略和方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课程教材理论体系、打造高水平原创教材筑牢理论根基。三是为建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材体系提供专业保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教材建设,迫切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教材建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及时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需要。

  找准教材研究的着力点

  一是强化教材研究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这是对教材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教材研究的根本遵循。教材研究要将“培根铸魂”与“启智增慧”结合起来,就是要把教材的政治性、思想性与科学性、专业性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学术倾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教材研究工作,落实“一坚持、五体现”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要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促进教材知识功能和思政功能的有机统一,打破将意识形态属性、知识属性分割对立的僵化思维,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做到价值性、学理性和知识性的内在统一。

  二是强化教材建设规律研究。要积极探索加强教材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将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材编写规律融会贯通于教材建设的实践之中。一要探索人才培养规律。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深入研究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提升教材对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支撑作用。二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材编写要着力提升教学适宜性,全面考虑地域教育水平和学生个体差异,把握好教材编写的难易度和繁简度,确保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适应性,兼顾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和学校类型,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三要探索教材编写规律。坚持编写逻辑与使用逻辑相统一、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相统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以“学为中心”的精品教材。

  三是强化基础理论的实践转化研究。要强化基础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积极探索学科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一方面要遵守科学发展一般规律和学科自身规律,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学科体系根基。另一方面要扎实开展实践研究,将系统、抽象、复杂的学术性学科体系内容创造性转化为教材体系内容,构建融合基础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教材编研理论体系。

  四是强化教材结构体系研究。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大中小学教材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一要针对中小学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特殊教育教材,高校冷门绝学、交叉学科、“四新”学科等前沿新兴学科紧缺教材和关键技术领域专业教材,职业教育急需紧缺专业教材,以及新形态教材等加强研究。二要加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科教材的系统性研究,加强不同学段间纵向衔接、不同学科课程教材横向配合,增强教材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三要加强教材与课程、教材与教学、教材与评价、教材与学术之间协同关系的研究,让教材体系与课程体系相匹配,让教材与教学改革相协同,让教材与评价一体化,让教材与学术发展相互促进。

  五是强化教材原创性话语体系研究。教材研究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扎根本土实践,站稳中国立场,彰显中国智慧,从我国教材建设的实际出发,探索中华文化、中国现实、中国实践所独有的规律、立场、方法,提炼形成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展示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努力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破除对西方话语的依附,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智慧的教材话语体系,提高中国教材研究的显示度、接受度和认同度,打造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为内核的原创性、高水平精品教材。

  构建教材研究共同体

  一是打造高水平教材研究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各地和高校要积极建立教材研究机构,更好发挥专业研究平台作用;要加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调动国家、地方、高校课程教材研究机构力量,打造专业智库;要鼓励教材研究协同合作,加强教材编写机构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与各级教研部门、一线教师合作开展研究,搭建教材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二是加强教材研究激励保障。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基金、课题项目设置中加大对教材研究支持力度,激发教材研究人员积极性,促进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产出;健全教材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和政策转化机制,加强教材研究类杂志、学术期刊建设,提升研究成果咨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教材研究成果奖励和激励机制,落实好教材建设成果与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等同认定、同等待遇政策,将教材成果纳入人才评价评审指标体系。

  三是打造教材研究共同体。要建强教材编研出版机构研究力量,探索建立编研结合的教材编写工作机制,以研导编、以编促研、编研结合,从编写的源头提升教材专业品质;要激发一线教师参与教材研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材使用监测、改进教材质量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要逐步构建国家、省、校三级教材队伍培训体系,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政策的教材研究队伍;要大力加强教材专业研究人才培养,推动教材研究学科化发展,大力培养教材研究方向研究生,充实教材研究后备军。

  (作者系课程教材研究所政策研究与宣传中心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专题 06加强基础研究,构建教材研究共同体 罗妍2024-11-08 2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