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星期三
吉林师范大学
精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

  吉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院校、教育部门国培计划示范院校、吉林省高校和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以及农村教师国培省培基地,始终秉承“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承担着自主培养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与重任。

  自我国实施“国培计划”以来,吉林师范大学主动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精准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助力吉林省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历经14年的探索、实践和凝练,学校在重构教师培训理念、完善教师培训顶层设计、改进教师培训实践模式等维度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国培“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的实施,为推进吉林省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

  重构理念

  让“受训者”转变为“学习者”

  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教师从“受训者”转变为“学习者”,是国培项目实施提质增效的首要因素。吉林师范大学作为项目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一是在培训开始前,通过“问卷星”的方式,主动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即根据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邀请教师通过“照镜子”的方式,以身边目标教师为参照系,围绕知识、技能、能力和教育理念4个维度查找自身不足,以此激发学习动力。二是科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即根据教师的自我诊断结果,学校组建首席专家负责制的专家组,通过专家“开方子”的方式,研判和诊断其教学能力短板与提升重点,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设计和培训计划,以适应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三是强化培训课程和实践的价值引领,培训中积极构建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用鲜活的成长案例浸润教师向上的理想,超过60%的培训课程都是由一线骨干教师、优秀校长分享的案例构成,并由他们亲身示范、现身说法,让教师明晰未来成长的空间和实现的途径,以“学例子”的形式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

  精炼课程

  构建靶向需求、一体设计的课程体系

  科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构建靶向需求的培训课程,是提高教师职后培训参与度、获得感和学习力的重要前提。学校积极加强培训实施的顶层设计,通过精炼课程保障培训实效。一是在培训课程设计上,学校对标《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围绕农村学校县级骨干教师、农村学校骨干班主任、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等不同培训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和培训要求,设置了师德师风、政策法规、学科核心素养、“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和现代信息素养等课程模块,实现教师需求、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之间的精准对接;学校注重知识、技能、能力和教育理念一体规划,并有机融汇在课程体系中,确保课程模块形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知识整体,使理论课程促进知识更新、实践课程促进技能提升、研讨课程促进能力增强,从根本上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学素养。二是在课程设计上强化思想引领与实践能力提升的统一。学校教师培训的目标是以新技术、新理念、新课改等激发教师获取新知的动力,帮助其不断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因此,学校设计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引领和启迪,突出课程理念的前瞻性、启发性,通过不同思想和理念的交流碰撞,促进教师深度反思和理念内化。同时,学校坚持培训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围绕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匹配适宜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将培训的成果自动转化为日常的教学实践。例如,在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学校锚定职初教师向骨干教师成长转变的需求,构建“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练—思—行”的螺旋式上升行动学习模式,有效打通了培训和教学实践的通道,形成“‘两段四级’多边互动 助力幼儿园青年骨干教师蜕变”工作案例,该案例被评为2022年“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

  区际联合

  打造“U—R—S”研训共同体

  由吉林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吉林省国培“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是以高校与受帮扶县双向结对的方式,由省属师范院校牵头,协同白城市的教师进修学校和省际优质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资源,对镇赉和洮南地区的乡村学校开展精准帮扶式培训,着力提升受帮扶县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吉林师范大学推进“一对一”精准帮扶区际联合的目的是着力打造大学(U)、区域教师进修学校(R)和中小学(S)多方参与、协同发展的研训共同体。一是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建立了高校专家、一线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常态化的对话机制。对话围绕受帮扶县乡村学校的教学改革难点问题,通过高校专家的形成性干预,引领和推进乡村学校教师立足校本开展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助力区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二是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形成了网格化的良性生态机制。“一对一”精准帮扶的目标是直接对接受帮扶县乡村教师发展实际需求,开展教师发展诊断,并以“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方式,深入推进“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有效促进教师培训生态的优化和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教师发展的精细化和高效能。三是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了推进研训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帮扶校的“自成长”动力,吉林师范大学主动搭建混合式研修和多主体协同的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整合国家级别精品课程和优质在线课程、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案例库、地区校本优质课程案例和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建和共享。

  学用结合

  强化培训效果的校本转化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实现学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强化学用结合,实现培训效果的校本转化,吉林师范大学一是在精准对接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以前沿性、前瞻性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激发教师解决自身发展瓶颈的自主性,引领教师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实现“以学导用”。二是在任务驱动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持续加强高校相关领域专家、一线培训教师和区际骨干教师的帮扶功能,通过受帮扶学校场域的实践,促进教师现场学习能力提升,使其真正成为反思型学习者和智慧型实践者,实现“学以致用”。三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乡村基础教育生态,通过帮扶学校校长、一线培训教师、骨干教师等形成层层递进的引领、指导和激励机制,以案例释解、实践操作和行动计划等活动为依托,促进教师将培训效果聚焦到学校问题上,实现“以学促用”。

  吉林师范大学国培“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主动将研训重心下移,深入实施订单式、嵌入式和诊断式的送教送培,着力提升受帮扶县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强化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切实增强了教师由“学”到“用”的可操作性和行动性,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部门社科重点项目“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40536SK]阶段性成果)

  (崔明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精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 崔明石2024-10-30 吉林师范大学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