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星期一
发挥协同效应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稳就业的压舱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中之重。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服务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联动各方力量,将就业教育服务工作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并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就业工作协同效应。

  融入“第一课堂”,强化主渠道教育引导

  要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首先要将就业教育服务工作融入“第一课堂”,用好用足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覆盖各学年和各阶段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紧跟形势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新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生涯教育课程打造成为大学生喜爱的“金课”。同时,将就业教育服务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突破口,鼓励大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使各类课程与生涯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其次,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就业教育服务结合,把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引导融入知识传授,推动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明确个人事业的发展方向。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融入知识传授之中。要让懂教育、懂行业、有方法、有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授课,真正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理想实现与民族复兴责任担当的关系、行业领域选择与个人价值彰显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推动学生在真懂真信中成就一番事业。

  嵌入社会实践,拓展社会大课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嵌入社会实践是高校就业教育服务工作的关键一招。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并逐步坚定职业发展方向。

  要系统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以课程实践、社会实践推动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走深走实。高校要把课程实践作为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体系、推动人才供需有效适配的重要抓手,确保课程实践与行业一线、领域前沿有效衔接。首先,要依托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的实操活动,拓展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依托访企拓岗行动计划,广泛建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与实习实践基地,不断拓展学生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再次,要采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和舞台,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要把就业教育服务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确立就业方向。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不仅在于向大学生传授实践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向他们灌输劳动思想和帮助他们养成躬身实践的习惯,推动他们在实践活动和课程实践中感悟社会责任和青年担当。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好低年级大学生的行业认知实践,带领他们深入行业一线,深化对行业的认知和对专业的认同。另一方面,要切实安排好高年级大学生的长周期实习实践,把专业实习与实践课程做实做精,推动他们深度参与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相关工作,扎实做好择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渗入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就业选择

  高质量的就业教育服务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期达到在日常教育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目的。

  将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纳入高校各级各类考评体系,激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抓就业教育服务的行动自觉。一是要把人才培养供给体系是否与国家战略相契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作为各学科专业评价的关键内容。二是要把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把是否参与和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检验教师育人工作的重要考量。

  要用心用情做好各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帮扶工作。就业观念的培育应依托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首先,高校要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所急所盼,并梳理分析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引导他们自觉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同解决学习成长困惑和问题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其次,要积极发挥讲座、论坛等手段的育人功能,定期邀请优秀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及时释疑解惑,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再次,要以赛代练、以赛促学,让更多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重大赛事,促使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思考,进而逐步把准个人就业方向。最后,要选树符合育人导向和就业导向的先进典型,并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给予表彰,在优秀毕业生等各类荣誉评选中单列名额、单独评审,倡导把青春融入祖国山河的就业文化。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学生处副处长、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 05发挥协同效应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陈哲2024-10-14 2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