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数从6个到18个,学生数从200名到750名,本地生占比从10%到76%……5年时间,浙江省永康市后吴小学从一所生源萎缩、招生困难的乡村薄弱校,蝶变为“小而美”“小而优”的农村品牌校,涌动着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逆势蝶变的密码,在于永康市以集团化办学省级试点为契机,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为抓手,全面完善“共建、共育、共享、共进”的教育体系,一批山区薄弱校提质逆袭,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美美与共,全域集团化牵动区域教育发展换挡提速 永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外来人口多,随迁子女多。为破解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瓶颈问题,永康大力推进“城校+乡校”“强校+弱校”“名校+新校”的全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并从政策指导、要素保障、激励机制等层面搭建好相配套的“四梁八柱”。 永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业根告诉记者:“乡村学校作为教育的‘神经末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永康在深度和广度上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持续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 ——为避免集团化办学中出现“集而不团”,永康市聚焦新建学校,扎实推进“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在2022年正式启用的崇信小学,无边界的学习场景成为校园特色,充分实现了环境育人。“新校发展过程中人事先行,从新学校项目立项,到破土动工,再到建成投用,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集团总校全过程跟进,管理团队与教师团队整体派驻,拉高新校办学起点,实现‘新建一所,办好一所’。”崇信小学校长李颖丽说。 ——为避免削峰填谷造成的名校品牌稀释,永康市聚焦集团核心校,持续提升“强校+弱校”集团化办学动能。 在大司巷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黄伟星看来,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名校在金字招牌上“躺平”的幻想,倒逼核心校高位思考问题,引领整个教育集团持续进步。 从探索起步,到区域推进,再到深化发展,永康市目前建成教育集团12个,率先实现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2023年上榜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名单,全市教育面貌为之一新。 美人之美,师资队伍同频激活优质教育资源内生动力 以前,一些乡村校缺少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校长没想法,教师没动力,课程没特色。为此,永康市在推进全域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注重对各校理念文化整合提升,实现“百花争艳”。 堰头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新永康人子女学校”——在校生543人,其中98.5%是随迁子女,学生们来自16个省份、24个民族。 相比于城市优质学校,乡村学校品牌文化建设意识不足、能力不强。“在总校的引领指导下,我们将民族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堰头小学校长梅蕾说。如今,堰头小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成为一所民族特色校。 在永康市的集团化办学推进过程中,12个教育集团由总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愿景,制定文化建设方案。对乡村学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推动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步入高品质、特色化发展轨道。 针对校长群体,永康市以浙江省委关于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集团总校的平台和资源优势,组团式外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更新观念。 针对教师群体,永康市推进教师由“学校人”向“集团人”转变,实行“一师多校”、教师走教模式,实现优质师资引领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的“双向奔赴”。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教师岗位合并设置,职称评聘统一实施。 教师动起来的同时,练好“内功”同样重要,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集团统筹下,教师教研不再“单打独斗”,同研共思、集体备课成为日常,教师们在专业成长方面进步更快、更有底气。 各美其美,家门口有特色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2015年底,占地30余亩的后吴小学完成改扩建工程后,教学硬件设施在当地农村学校属于一流,但师资配备、教学质量相对薄弱,“招生全靠动员”是后吴小学曾经遭遇的困境。 几年后,来后吴小学报名的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排起了长队。 “在学校跟着书法课老师学习后,在书法比赛中获奖让孩子很有成就感,孩子变得更自信了。”五(1)班学生李欣灵的家长黄女士对孩子的变化赞不绝口。 后吴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山脚下,其所在的后吴村有村民3000多人,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村。黄女士是后吴村人,她的第一个孩子上学时并没有选择后吴小学,几年后学校的发展变化显而易见,黄女士决定让孩子在家门口读书。 得益于集团化办学给学校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凸显,像黄女士一样选择把孩子“送回来”的家长不在少数。 尤其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原来的乡村薄弱校在加入集团后,逐渐实现从“输血补差”到“造血反哺”,出现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乡土特色优势反哺城镇学校”的集团化办学局面。在后吴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整个集团内的班级在这里轮流上烹饪课,制作西点、传统美食等,总校通过互联网把烘焙课程分享给各个成员校。 “我们将以集团化办学省级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管理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质量共进、考核共联等集团化办学机制,让每一所学校都能主动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普享优质教育,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我身边’的教育愿景。”陈业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