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星期三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馆课结合建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2022年9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浙江省内首家、全国高职院校首个系统化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红色主题场馆“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精神的力量”红色主题场馆,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线,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校本红色场馆和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效对接,实现思政小课堂变身社会大课堂,拓展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场域,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了大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一、馆课结合,将思政小课堂转变为社会大课堂

  思政小课堂的优势在于通过学校日常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这时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就凸显出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将校本红色场馆和思政课有机融合,将思政小课堂转变为社会大课堂,拓展了思政课堂的教学空间。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利用红色主题场馆“精神的力量”展示馆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运用线上直播形式进行教学,校内外累计在线观看人数15万人次,充分发挥云上“大思政课”的示范效应,让更多人受益于思政教学的育人实效。此外,邀请浙江嘉兴红船宣讲小分队到“精神的力量”展示馆进行教学展示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受生动的教学体验,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认识,坚定了师生的历史自信,让思政课有厚度也有温度。这些举措不仅充分发挥了红色主题场馆的育人功能,还提升了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

  二、馆课结合,拓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场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必须与现实紧密结合。为促进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持、融为一体,创建更具活力的教学场景,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理论课与红色主题场馆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交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样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红色主题场馆的优势在于让学生置身于“精神的力量”展示馆,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培育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用精神的力量引领思政课教学。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时,学生化身红色主题场馆讲解员,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分成不同的小组,结合展馆图文和沙盘生动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学生在校本红色主题场馆学习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讲一个先进人物、传承一种精神领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其创造的历史伟业。馆课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实践教学场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馆课结合,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校本红色主题场馆资源,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螺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思政课动心、动情。一是坚持“引进来”。让中小学生走进红色主题场馆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打造多样化的研学课程,包括现场讲解、视频观看、电子沙盘、模型展陈、VR体验等项目,旨在展现伟大建党精神、学习长征精神、体悟科学精神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此外,与兄弟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在“精神的力量”展示馆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课合作教学活动。二是“走出去”。用好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学校“精神的力量”青年宣讲团成员走进杭州市滨江区,开展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的“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通过同台展示、圆桌谈、红色思政微课宣讲等形式,激发“00后”和“10后”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此外,组织校内优秀青年教师在中小学思政课上进行示范课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上举措深受学生的喜爱和青睐,为大中小学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馆课结合,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充分利用校本红色主题场馆育人的同时,整合其他场馆资源,开展馆际合作。“精神的力量”展示馆与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红色之旅主题馆、杭州历史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6家红色场馆签订馆际合作协议,通过搭建“大平台”,共享“大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了解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内涵。利用红色文化场馆资源,如图片展览、实物展陈、历史文物等,传播红色文化,发挥红色主题场馆的思政育人功能。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设置专题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五大专题板块36个中国精神”展开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在教学互动体验上,通过组织学生参观6家红色主题场馆,聆听主题讲座、开展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从6家红色场馆收集资料、图片、文字,将其作为教学案例或课堂讲解的内容,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以上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有效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引导他们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系2023年教育部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立足校本红色场馆资源 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立项号:23JDSZK1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馆课结合建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杨柳2024-09-04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