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坚守建设西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有情怀、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反思、能创新”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持续探索“面向乡村、厚植情怀、提升能力、协同共驱”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心构建“精神引领+文化浸润+典型示范+实践淬炼”的师德养成体系。坚守校园、课堂、基地和社会“四位一体”阵地,发挥学校地处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打造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思政育人品牌,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坚定信念;扎根黄土大塬,挖掘利用庆阳“农耕之源、岐黄故里、红色圣地、能源新都、数算枢纽”的文化优势和自然禀赋,增强学生扎根乡村的从教情怀;以“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刘霞、“教坛保尔”张学成、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脱亚莉、“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张保华等典型为引领,培养学生扎根乡村的坚毅品质;通过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列宁小学、陕甘红军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加强实践淬炼,坚定学生扎根乡村的行动自觉。通过信念、情感、意志、行动的养成,涵养学生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深厚情怀。 二、着力打造“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艺体课程”的全科发展课程体系。结合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必须胜任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实际,着力打造“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艺体课程”的全科发展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课程”满足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需求;“拓展课程”旨在培养教授品德、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能力;“艺体课程”满足学生开展体育、音乐和美术等课程教学和组织活动的综合素质需求。课程教学坚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学科前沿、强化实践应用,着力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 三、有效实施“学科专业实训+师范技能实训+见习实习”全方位提升从教能力的实训体系。针对乡村小学教师岗位能力要求,有效实施“学科专业实训+师范技能实训+见习实习实训”的全方位提升能力实训体系。“学科专业实训”是以语数英和音体美相应的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实训,“师范技能实训”是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师范技能为基础的实训,“见习实习实训”是以胜任实际工作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实训。同时制定一至四年级全程实训方案,将实践实训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学科技能竞赛办法,开展学科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锻炼相应的能力;制定小学全科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与技能测试标准,开展师范生教学能力考评与技能测试,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四、探索形成“U—G—S—F”四位一体、多元共驱协同培养机制。按照“目标驱动、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提升育人质量和推进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U(高校)、G(地方政府部门)、S(中小学)、F(家庭)各方优势,实施高校主导、地方政府部门协调、中小学深度参与和家庭大力支持的“U—G—S—F”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形成联动培养机制,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教学、互聘教师、共建基地、共同开发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持续优化“本科标准+职业能力+产出导向+专业认证”的全程闭环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落实OBE理念,坚持以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教学资源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主线,以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以课程质量、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为重点,按照校、院、系、专业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开展教学督导、学院领导及同行听课、学生评教、教学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等覆盖教学全过程的闭环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达成度。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广大毕业生立志成为新时代乡村卓越教师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明显提升,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生比例达80%以上。毕业生从教能力显著增强,经过三至五年的成长锻炼,大部分已经成为乡村学校的教学骨干。经过反复探索和持续改进,陇东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教师育人水平不断提升,多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专业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小学教育专业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同。 (周进军 张耀宗 王东凯 王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