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教师系统讲授语音、汉字、词汇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日益增多,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播中国声音。 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在现代汉语课上注重引领学生发现和感受汉语之美,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过程中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传递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对于树立师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彰显音韵美,以美育人 汉语的音韵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的文化精髓,汉语语音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音韵美,这也让汉语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 汉语有四个声调,古人分为平、上、去、入,平声声调平缓归为“平声”,上、去、入声声调曲折多变归为“仄声”,将不同声调的音节按照一定规律错落有致地排列,汉语语音便呈现出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特点,呈现出音韵美。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现代的诗歌、散文等,都能在抑与扬有规律的交替与变化中体现汉语的音韵美。同时,汉语音节具有双声、叠韵等特点,语音中还有轻声、儿化这些音变现象,且音节之间界限分明,这些特点相互映衬、协调,让语流圆润流畅,语调和谐自然,使汉语语音具备节奏上的美感。 天津外国语大学在现代汉语课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韵律感;让学生诵读、表演经典文学作品,创作诗歌或散文,感受其中的音韵美。学校还定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诗歌、散文创作与朗诵大赛”“散文、诗歌创作分享会”等比赛与活动,将现代汉语课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通过朗诵、吟唱、自创等方式感受、品味汉语语音的音韵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对自己语言的民族自豪感。 突出形体美,以美化人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汉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汉字作为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皆为形体之事。象形是古代先民或取全貌或取局部,用线条把事物勾画出来,这便形成了最早的文字。指事、会意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创造文字。汉字起源中与绘画相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汉字与生俱来的艺术性。从结构上看,汉字由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基本笔画构成,这些笔画错落有致,组成不同的结构,形成汉字独有的审美意蕴。从甲骨文的神秘、钟鼎文大小篆的古朴,到隶书的端庄、楷书的隽秀、行书的飘逸、草书的狂放,无不体现出汉字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形体之美。 汉字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根基,还具有外于形、内于义的独特美。天津外国语大学通过现代汉语课,引领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理解汉字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形体美的历史变迁;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体会汉字背后的文化意涵;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和部件,让学生从结构角度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引入汉字艺术欣赏环节,让学生欣赏和品味汉字的艺术魅力;举办汉字书写大赛,让学生感受书写的乐趣,分享对汉字形体美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这些,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情感,理解汉字背后的人文精神与丰厚历史,强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尊重与热爱,进而对中华文化充满敬畏与自信,更好地传承、发展与传播中华文化。 聚焦意境美,以美培元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科技术语,数千年积累下来的词汇是汉语的一大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可以精准细腻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汉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仗、排比等丰富的修辞手法也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一诗句便刻画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溶溶月”“淡淡风”,铺展出一个意境清幽、两情缱绻的境界。丰富的词汇、独特的语言风格使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不仅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给我们带来了意境之美。 天津外国语大学在现代汉语课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作品,体会其中的意境美;带领学生分析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学校每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大学生戏剧艺术节”等活动,学生通过朗诵文本、体会艺术主题、分析语言风格、掌握台词等感受不同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诵读、表演展现其意境美。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汉语的节奏、韵律和感染力,感受到汉语词汇和语言的韵外之致,它们不仅能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更是中国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体现,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思想和智慧。 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挖掘汉语中的审美元素,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人文魅力和文化底蕴,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