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必须遵循产教融合的价值规律、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产业的发展规律,增强产教适配性、吸引力,切实打造成为有利于充分发挥产教职能、提升产教发展实力的共同体,不断增强多元主体参与共同体建设的活力和吸引力。 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遵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中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支持保障力度的要求,从整合行业资源、聚焦场域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能级、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等维度建设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合行业资源 打造跨区域行业共同体 行业共同体是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以龙头企业、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以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为纽带,通过实体化运作,精准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7月,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暨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首批成员单位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包括9所普通高校、30多所职业院校、中国中车及其40多家所属制造类子公司,5个产业集聚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支持单位参与。这一类共同体的关键点是“行业”,是特定行业领域的产教融合,更加强调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聚焦于行业内部的协同与创新,具有突出的跨区域性,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联合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合实施各类技术培训,夯实行业人力资源基础。整合资源尤其要注重发挥制度引领作用,这类共同体的成员多,为保证实体运行实效,要建立产教融合实体运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组织管理上,要发挥组织的协调管理作用,在结构上采取双主体治理,在人才培养上整合资源、协同发力。行业共同体成员基本是相同或相近的行业,在利益需求上有天然的趋同性,只有建立权责对等的利益共享机制、监督机制,才能让共同体内的成员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分工协作,充分深度整合资源,为行业培养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更好地开展技术攻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专业对应的行业实际情况,突出行业的专业化特征,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和相关院校建设行业共同体,实现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聚焦场域特色 打造区域共同体 区域内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的是一个具体的场域,具有明显的地区属性,整合不同行业的产业要素和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跨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凸显了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应放在区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治理体系中进行设计,即以产业资源丰富的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区域内的人才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为主线,着眼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促进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相匹配、与重点行业产业捆绑发展。 以此为遵循,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时,坚守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初心,主动梳理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的情况,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升级、转型融合,实践专业群集群管理模式,增强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的适切性。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整合区域内院校、企业资源,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紧密的区域共同体,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培训服务等,使共同体内的院校成为离不开地方、地方离不开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提升人才培养能级 打造贯通共同体 贯通培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体化衔接的重要路径。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贯通和中高本贯通的模式。贯通共同体是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深度协作、多方联动,合作开展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形成的共同体。参与办学的各主体在适合长学制培养的领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根据贯通培养的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搭建学习平台,建立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促进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贯通培养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培养路径,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贯通共同体时,聚焦行业企业需求,充分整合行业企业参与其中,让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载体建设,让贯通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真正构建起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通道。 学校以制定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一体化资源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的突破口。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构建循序渐进、通专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照职业能力标准、企业岗位能力新要求,科学设计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一体化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实习实训项目,构建统一的实训教学标准,中高职协同共建共享一体化实习实训资源。设置符合省域行业企业需求的新课程,比如BIM技术应用、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技术应用等。标准的制定遵循职业能力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螺旋式发展的成长规律,采用“PGSD能力分析法”,把岗位职业能力进一步细分为职业能力(P)、通用能力(G)、社会能力(S)和发展能力(D),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涉工作领域六大典型职业活动的55项典型工作任务和221个职业能力,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标准》《浙江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提供了标准保障。完善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健全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评价制度,一体化的教学监控与保障组织机构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协同管理,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提供了机制保障。 加强技术成果转化 打造融汇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具有多层面的意蕴。从教育内部关系而言,强调教学与科研的有效衔接。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办学思想理念,在当时的柏林大学乃至德国高等教育界获得了很大成功,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上,科教融汇更凸显科研育人的价值取向。从教育与产业的关系而言,科教融汇则是科、教、产彼此融通,学校与科技产业、科研院所构建起共同体关系,使科教更好地结合起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科教融汇共同体着力统筹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资源、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并重,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把科教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提高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凝聚产教合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服务能力和水平。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融汇共同体时,联合相关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深入调研对应产业、行业实际需求,打造技术平台,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持续在协调技术攻关上发力,并以技术攻关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 打造外域共同体 外域共同体是在职业教育加速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和企业携手在境外构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与菲律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建立联系,通过创新打造中菲“一带一路”建筑技能人才丝路学院项目,全面开展政校行企多方合作,打造示范性的中菲职教共同体,为共建“一带一路”职教共同体提供思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随企出海”成为大势所趋。企业是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受益者。在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办学的过程中,通过建构“外域共同体”,引导企业将人才作为战略资源,树立“投资于人”的理念,结合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配合企业经营需求,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在相应的国家和地区与当地院校合作办学或独立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与“走出去”企业的黏合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发展的动力。协同开发优质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开展资源输出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育人新模式。通过发挥共同体成员各方优势,形成职业院校境外办学错位发展、有序发展、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更加有效地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提升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质量和企业国际化水平。而建设外域共同体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和中国产业企业在海外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 综上,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引擎。 未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积极构建行业共同体、区域共同体、贯通共同体、融汇共同体、外域共同体,促进政校行企多方资源、文化的融合,推动产教融合切实走深走实,实现多方共建、共享、共赢,推动建设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3年度浙江省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建筑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20230169]阶段性成果)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