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星期四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
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六维路径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党总支书记 刘灵松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是一所拥有60余年历史的老学校。2020年以来,学校抓住集团化办学的机遇,通过“外部借力,内部发力”,系统优化学校治理,构建了六维路径,形成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

  抓谋划:绘制学校发展的蓝图

  2020年,学校新任领导班子到任后,深入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全面调研,通过座谈、听课、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采用SWOT分析法,诊断出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师资结构老化、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滞后、校园文化缺乏。基于调研结果,学校制定了《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4)》,明确了“一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借助由目的(Objective)、目标(Goal)、策略(Strategy)、测量(Measurement)组成的计划与执行管理工具——OGSM划定了学校发展战略地图,即:以5年内建成“新优质学校”为目的,以“学生学业成绩增值率大于等于0.3、市级骨干至少20人、家长满意度超95%”为目标,以“课程再造、教师赋能、文化重塑、社区共治”为策略,以“红黄绿”数据仪表盘为衡量工具。规划不仅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更设计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建文化:注入学校发展的势能

  学校通过深入挖掘60余年的办学历史,总结出了学校发展的精神主线,提出了“办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公勇仁毅”的校训、“求实进取”的校风、“厚生乐教”的教风和“切问近思”的学风,明确了“生活自立、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的育人目标。学校坚持弘扬正能量,规范师生行为。以“倡导型”取代“禁止型”和“说教型”,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屏、清廉走廊等,广泛宣传优秀师生事迹。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简约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取消公共区域的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制度;打造开放式阅读空间,构建泛在化学习区域,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注入学校发展的势能。

  聚民心:激发师生发展的动力

  学校始终将人文关怀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每周一举行“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听取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建立“向日葵心辅中心”,定期开展心理游园会等活动,为学生减压赋能,营造积极阳光的成长氛围。学校始终将教师放在心上,落实“书记、校长家访行动”,真实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推进全员文体活动,组织“校长喊你来运动”等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凝聚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聘请营养专家、安全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担任顾问,每月定期召开校级家委会会议、膳食委员会会议、安全综合治理会议等,讨论学生学习、膳食营养和校园安全工作,形成治理合力。

  强管理:完善学校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三审三定”制度,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方式相结合,初审定策,复审定规,终审定版,构建起广泛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学校先后制定完善了《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基于“五育”融合的“133”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等核心制度。其中,《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了以师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模型,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激发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基于“五育”融合的“133”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涵盖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主体参与方式,旨在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通过这套严密的制度生成与保障机制,学校不仅让各项规章本身更具有公信力,还通过这些规章将管理内化为师生共识,提升了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学校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提师能:筑牢学校发展的根基

  学校强化“师德第一”制度保障,出台《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教师修身准则》,为教师行为划定明确的“红线”与“雷区”。持续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训。选树师德典型,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廉教师的风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例如,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师说”“遇见那一束光”等品牌栏目已宣传19名优秀教师的事迹。学校利用话剧特色校的优势,将清廉故事等师德题材搬上舞台,让师德文化建设“走新”又“走心”,相关特色活动被权威媒体报道。学校建立教师荣誉机制,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完善教师表彰等制度,对在教学、育人、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予以公开表彰。学校创新实施“26”混合式闭环校本研训机制,即: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培训模式,扎实推进研究问题、理论研学、专家培训、实操训练、考核评价、复盘改进6个步骤。构建“五类四级”教师提升进阶机制,即按“全体教师重德、新进教师重能、骨干教师重引领、班主任重德育、行政干部重管理”进行分类、有侧重地培训,并按照“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学科名师和卓越教师”进行遴选晋级。学校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集团派驻管理干部入校指导,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本部跟岗学习,加强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作用,依托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考试命题研究等领域充分学习湖南师大附中模式,汲取湖南师大附中的经验和智慧,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队伍专业能力。

  拢资源:整合学校发展的力量

  学校积极调动家长、校友、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学校建立了“家庭教育加油站”“家校共育指导中心”,开展公益讲座、沙龙交流等活动,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学校高度重视校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聘请校友中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提供专业指导。学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2022年,湖南运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对学校进行改扩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全面深化与街道、社区的联系,持续优化周边环境,积极利用地方高校、研究院所、场馆资源,与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湖南省教育部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等联手,聘请湖南省科学教研员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邀请专业花鼓戏演员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依托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开展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通过“抓谋划、建文化、聚民心、强管理、提师能、拢资源”六维联动,有效激活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继续走好六维路径,拥抱更加灿烂的未来。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党总支书记 刘灵松)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