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星期四
深圳大学挖掘“一站式”社区育人功能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拔节成长 “荔园”活力满满
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蒋颖妍
  视觉中国供图

  在“步数PK活动”那段时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研一学生武雪经常紧盯着排行榜,跳动的数字牵动着她的心。“一看到‘紫罗兰’楼栋的名次掉了,群里就炸开了锅,喊大家快下楼。”武雪笑着说,以前爱“宅”在宿舍的同学都纷纷绕着操场散步,或者相约去健身房、去登山。

  这场“步数PK活动”是深大“一站式”社区丰富的活动之一。近年来,深大充分发挥“一站式”社区的育人功能,建立以学生评价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精心打造“荔园青年成长营”平台,推动资源优配优享,以贴近需求、办出实效的社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激发热情,让学生参与更加充分

  “以前很多同学觉得跑步枯燥,不太爱运动,喜欢‘宅’在宿舍。”深大“健康荔园运动计划”负责人袁梓杰带队在洗星社区试点微信“步数PK活动”,排名第一的楼栋能获得“鸡腿奖励”。这提升了很多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一经推出便迅速火爆,学生们踊跃参加,洗星社区宿舍楼之间自发开始拼数据、比步数。学校其他社区的很多学生也想参加。

  这场激烈的“步数大战”,最终由深大洗星社区“紫罗兰”楼栋夺得第一,参与比拼的学生都得到了食堂的鸡腿兑换券。“我把鸡腿照片发到朋友圈,其他楼栋的同学都很羡慕!”提起这场PK,武雪依旧兴奋,“奖励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锻炼了身体,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看到试点活动如此受学生欢迎,深大学工部这个“天使投资人”对活动加大支持力度,陆续推出跑步比赛等活动。运动逐渐从学校个别楼栋的“热起来”发展成为全校“燃起来”。

  “很多院校学习我们社区活动育人的经验,大力推广健康运动、快乐运动的活动,营造全员参与的火热氛围。”深大相关负责人表示。

  2 评价改革,让活动回归学生本位

  “以往我们面向学生社区开展活动时,时常采用传统的项目制,比较注重立项、结项环节。”深大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云飞直言,部分辅导员花费很多精力去打磨材料、争取立项等。反观,学生作为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参与者,在评价环节的话语权却不够。

  如何破解重立项、轻实效的问题,让学生社区活动回归“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初心?深大以市场机制驱动,在“荔园青年成长营”平台探索活动项目孵化新模式。“学生社区的辅导员只要提出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活动设想,学校就鼓励支持创办工作室。他们还可以获得首轮资金开展活动,先把事情做起来。”深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在学生社区活动立项阶段适度降低门槛,鼓励更多辅导员发掘学生全面发展新需求,开展精准有效、求真务实的活动。

  为强化评价牵引,深大将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和反馈数据作为学生社区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受学生欢迎的活动项目,学校就会追加支持;而反响平平的则被淘汰。学生们通过“用脚投票”,成为“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活动评审员”。

  深大还通过学生社区活动评价机制改革,让辅导员能在创新活动形式中“专业进阶”。项目活动若持续运行一年,就可作为校级项目立项结项;所推进项目活动若持续两年,辅导员工作室就能获评骨干级,辅导员也能在职称评审时获得加分。

  3 立足需求,让社区服务丰富多彩

  深大外国语学院研二学生王瑞旭很想到互联网企业求职,但群面完全“零经验”。“勇往职前”求职面试工作室策划的模拟群面活动,让他有机会多次“实战”。王瑞旭在资深面试官的犀利提问中,从一开始的语塞慌乱,逐渐变得表达流畅。

  此外,他和同伴还提出希望增加更多求职“实战”内容。于是,工作室很快就上线了简历修改和企业参访等活动。“我们提出的需求真的被听到了。”王瑞旭感到很惊喜。

  “现在我们经常与华为等企业联合,分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活动。”深大辅导员肖晓君感慨,活动重点不再是“上交报告”等任务,而是真正回应学生的困惑与期待。评价机制改革后,深大学生社区很多辅导员更加自主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以真实需求作为社区育人着力点。

  深大“一站式”社区五育并举,努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各辅导员工作室各展所长,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既努力解决学习和就业的现实困惑,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体育、艺术、劳动等领域有更大成长空间。“墨香荔影”美育工作室就策划出“荔园人文月”,开展非遗市集等好玩有趣的活动,让师生在画脸谱、弹古琴等体验中感受艺术之美,并动手创造美。

  据悉,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深大“荔园青年成长营”影响力持续攀升。学校辅导员工作室数量从13个增至20个,业务覆盖就业指导等领域。128名辅导员深度参与,开展活动超220场,惠及学生近3万人次,收获97.2%的满意度。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