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机制综合改革为牵引,聚力构建“理论铸魂”“实践强技”“网络赋能”的育人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南铁”职教特色的创新育人之路。 凝心铸魂筑牢信仰根基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培养担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的时代新人作为首要任务,以“理论铸魂工程”为核心,锻造政治过硬、技能精湛、素养全面的“铁”字招牌人才。 理论武装入心化行。逐步构建完善常态化、分众化机制,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面向教师,融合党建与业务,打造教师理论沙龙、课程思政研讨、岗位练兵活动等,强化日常浸润;面向学生骨干,结合“青马工程”和党团组织学习,开展演讲、辩论等互动式、体验式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体系支撑夯实根基。学校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开发校本培训教材,汇编党建工作案例,组建“理论专家+行业大咖+企业劳模+校友典型+思政课教师”混合师资团队,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压实责任链条。成立院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工作小组”,建立联合备课机制,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宣讲创新提质增效。推动理论宣讲“供给侧改革”,变“我想说”为“他爱听”,打造宣讲精品课程。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推出微视频、微电影、微党课、微团课等“微而美”的融媒体产品,扩大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品牌引领彰显特色。巩固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成果,实施“一院一品”“一系一品”思政品牌建设工程。聚焦党建业务融合、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叫得响、有实效的工作品牌。 实践强技锻造过硬本领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信技能在实干中精进、素养在实践中升华,聚力开拓新路径,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学分化的实践育人体系。 研学联动感知力行。校内开展“221”联动研学,提升学生历史感知力,利用校内场馆、红色展览等,整理学校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传承故事资源库;挖掘身边的红色故事,做好志愿宣讲活动。校外开展“121”主题研学,围绕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国家重点领域,开发标杆项目,提升服务国家发展的能力。 平台协同创新突破。学校创新立体化实践模式,设立“志愿服务实验室”,鼓励学生团队自主设计“微公益”项目,推出“沉浸式志愿体验项目”,组建“志愿服务联合团支部”,提升品牌活动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建设校内实践场域,打造数字化实践育人新平台,开发“两业融合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线上教学资源超千个,建设多个省级及以上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网络赋能驱动融合提质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实现育人资源高效聚合、育人效能倍增。 打造优质资源融会贯通。对标权威网络思政平台,构建“创传用学评”一体的网络思政优质资源开放平台,激活网络育人的创新动力。建设专业群课程思政在线案例库,将课程思政案例库与高水平专业群、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同步建设,不断丰富案例资源。 开发“百年铁路”“职业生涯规划”等具有行业特色的通识课网络资源,开展通识课程模块化教学。通过讲述天佑精神、中国高铁走出去等,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与实践任务,全维度采集学生课业数据、志愿服务时长、网络作品传播量等多元数据,生成个人成长画像。推行“课程成绩+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学分认定,强化知行合一导向。 学校联合中国中车、上海铁路局等企业共建“数字赋能实践平台”,创新“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将职业精神融入课堂。与相关部门、场馆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按需联合开发校外实践项目,建立校企、校地远程沟通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项目联合开发、远程交流指导。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铁路基因铸魂、以实践真知强技、以网络融合赋能的创新探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形成了职教育人“南铁范式”。 (贺兴初 嵇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