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星期二
铸魂·强基·聚能
——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职教改革探索
邓春生 丁思勇 韩代云 刘力萍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承担着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通过深化专业内涵建设铸魂、创新合作模式强基、依托关键技术平台聚能,着力打造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地,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电商专业内涵建设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技并修”贯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构建价值引领、能力本位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统一。针对电子商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学院系统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赛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标准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职业性。同时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深化工学结合与产学融合,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实现从课堂到实战的有效衔接。在课程结构设计上,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持续优化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及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新规范与新工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面提升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实施“滚动式”教学等多元模式,建立灵活开放的训练机制,全面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协同发展。

  强基:构建“校企地”多元联动新机制,打造电商人才培育高地

  为应对区域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短缺的挑战,推动地方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携手都江堰市政府部门、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创办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积极探索“教育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系统构建“校企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新范式。在合作中,各方充分发挥资源与职能优势,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进:学院作为建设主体负责师资与教学管理,政府部门提供园区场地、实训基地及政策支持,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专家智库与前沿技术支撑,企业则提供行业资历框架与项目资源。这一有机协作机制有效贯通了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育人共同体。基于电子商务产业应用面广、渗透性强、多层次人才需求显著等特点,学院依托多元协同基础,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养,现已建设成为融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经济创新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国家电商人才基地,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支撑。

  聚能:依托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构筑电商技术服务平台

  学院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充分整合政府部门政策、企业技术、高校智力及社会资源,系统构建“教学做创”融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场景、载体、模式与内容进行系统重构,打造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协同育人生态。围绕“证书教育技能化、职业教育资历化、创业孵化一体化”三大方向,学院深入推进产、教、学、研、用、创融合,建成集电商技术服务与创新实践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平台。典型成果如“学科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高校全景数据展示、学科动态监测、校企协同资源管理及人才培养等功能,严格遵循职业资历架构进行设计开发。通过引入“元数据”治理理念,为教学科研、实训实践与协同创新提供集中化、结构化、开放化的信息环境。该平台不仅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也为构建职前职后贯通、多元路径并行的终身学习与资历认证体系奠定基础,切实发挥了产教融合“新引擎”的功能。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的建设实践,是职业教育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生动体现。其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只有深度融入行业产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持续推动办学模式、育人机制和教学改革,才能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邓春生 丁思勇 韩代云 刘力萍)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