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洒进成都市双庆小学校校园,数学教师田老师刚结束一场篮球友谊赛,带着汗水走进教室,教案设计的焦虑已化作球场上的活力。这样的场景,正是学校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课程的生动缩影。近日,学校“党组织引领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课程开发研究”开题,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三维框架,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教师幸福成长的新路径。 党建铸魂 构建幸福课程的“四梁八柱” 学校党总支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作为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抓手,构建“四位一体”赋能体系——以艺体激活生命能量、以文化浸润心灵世界、以心理关爱守护精神健康、以自然疗愈舒缓职业压力。 在政治引领层面,党总支牵头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建立“党总支统筹—党支部落实—党员带头”三级联动机制。思想引领上,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解析教师幸福感四大维度:物质保障的安全感、专业发展的成就感、社会关系的归属感、精神追求的意义感。组织引领则体现在团队建设中:一名党员结对一名群众,组建学科、年级、兴趣小组团队,让党建工作渗透到教师成长各环节。 课程赋能 让幸福可触摸、可感知 艺体赋能:在律动中唤醒生命活力 “穿上舞鞋旋转的瞬间,感觉年轻了20岁。”56岁的赖老师在学校舞蹈社团中重拾青春感。学校构建“运动社团+竞技赛事+亲子互动”体系:每周篮球、羽毛球训练吸引多名教师参与,爵士舞让教师在训练中释放压力,体育组更是将舞蹈韵律融入课间操,语文组以篮球赛为素材开发“团队协作”作文课,实现艺体与学科融合。 文化浸润:以雅趣滋养教育匠心 “当看到孩子围着自己做的‘郁金香’讨论色彩时,才明白美育润物无声。”曾老师在扭扭棒创意工作坊中感悟。学校以“教师懂艺术—课堂有美感—学生爱创造”模式,开展名画赏析、茶道体验等活动:解析《千里江山图》的线上微课激发教师汉服热情,催生校园汉服文化节;茶道课程让人感受“清心、优雅”的茶道精神;金声雅韵朗诵团以《强国有我》等作品传递育人情怀。 心理关爱:用共读点亮心灵灯塔 “通过共读,我找到了教师、母亲、女儿多重角色的平衡点。”罗老师在心理关爱计划中感慨。学校邀请心理专家设计“联结—探索—成长—平衡”四阶段活动,以共读《我是妈妈更是自己》为核心,通过绘画姓名牌、绘制家谱图等,帮助教师增强自我关怀。 自然疗愈:借绿意舒缓教育压力 “疲惫时,看看桌上的‘森林小屋’,仿佛置身自然。”吴老师的微景观作品成为办公桌上的“解压神器”。学校将“自然即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开展微景观制作培训,教师用苔藓、多肉植物构建“迷你生态系统”,科学组更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瓶制作”跨学科项目。 专业成长 让幸福与成就同频共振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成长的支撑。学校以党建为引领,打造行政干部、后备干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四支队伍:实行“定岗+轮岗”双轨制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通过“校长助理”角色模拟实训推动后备干部转型;借助驻校研究员团队开展“高质量课堂”;“多师结对”机制为青年教师匹配三重学习团队,三年内实现从“新手”到“骨干”的跨越。 数据显示,学校教师参与赋能活动覆盖率达80%,职业幸福感和工作生活平衡能力显著提升,师生关系满意度、家长认可度同步提高。 党建引领的教师职业幸福感课程不仅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更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践行。学校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爱为墨,书写教师幸福成长新篇章,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赋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邓桂花 冯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