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为在机电领域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中职、高职教师。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岭南师范学院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勇立潮头,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师范专业。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省制造业蓬勃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而当时中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师资却严重不足。岭南师范学院敏锐抓住机遇,于1993年设立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开启为中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征程。从专科到本科,从单一专业到辐射带动多个相关专业,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断突破创新。2024年,岭南师范学院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为依托,获批开办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成为较早开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2025年在省内率先开展“3+4”中本贯通协同育人,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的纵向贯通。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以“工程+师范”为培养理念,构建“专业性”“师范性”“职业性”“三性”融合课程体系,建立“教师”“技师”“工程师”“三师”型育人模式,打造融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四位一体”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推行“教室+车间+实验室”三个场景教学。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实体科教产教融合型智能制造学院,引进企业导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联合进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培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业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师范实践平台建设,完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专业注重将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融通,拥有“广东省粤西难加工材料构件高效精密加工与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粤西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智能制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省机械基础系列教学团队”“广东省力学基础课程教研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师资包含广东省教学名师以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机械类课程教学竞赛、全国机械类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等高水平赛事获奖者。 近年来,专业构建“产教共研、创新驱动”的生态闭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建立新工科职教师资培养粤西范式。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建设举措,让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建设硕果累累。近5年来,获批省一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多家;省级、国家教师教学比赛获奖12人次;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共32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项;主编或参编教材40余部;指导学生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余项,省级以上竞赛获奖400余项。 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其中60%以上进入广东省中高职院校担任骨干教师。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采取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法,结果显示,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为89.71%,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9.10%。目前已形成“职教师资+企业工程师”双通道就业格局,毕业生中约30%入职知名企业从事机电装备研发。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依托面向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连续5年开办服务地方中职学校的国培和省培班,培训师资千余人次,助力粤西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力量提升。 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成为区域培育机电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累计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近3000人,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中有“肇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等。 目前,岭南师范学院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已取得优秀的专业建设成果,并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未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能站讲台、能攻车间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阳爱民 弓满锋 夏小群 苏财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