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时代浪潮中,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勇立潮头,深耕肯尼亚市场,书写了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动人篇章。近年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独立承办“肯方员工在线培训”项目与“肯方员工面授培训”项目,不仅解决了肯尼亚本土化铁路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还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因需而动:精准破解人才困局 2017年,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以下简称“蒙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运营8年来,蒙内铁路累计创造超7.4万个就业岗位,成为驱动肯尼亚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在高速发展的背后,肯尼亚面临本土化铁路技术技能人才断层、培训能力薄弱的双重困境,严重制约着当地铁路可持续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势而动,凭借学校在“车、机、工、电、辆”五大专业群的深厚积淀,成功中标非洲之星铁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非洲之星”)的“肯方员工在线培训”与“肯方员工面授培训”两个邀标项目,为肯尼亚标准轨铁路员工打造了一套属地化、系统化的运营培训方案。该方案包含4个月的线上教学、6个月的线下培训,有效填补了肯方培训体系中的不足。 项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围绕标准轨距铁路核心专业领域开展系统性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化技术技能队伍。通过“国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助力非洲之星在标准轨距铁路“车、机、工、电、辆”五大核心专业领域实现系统性提升,切实增强了当地人才的专业能力。 为突破本土化培训能力瓶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起专业化培养体系。依托深厚的铁路专业背景,学校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等,用78门线上课程构建起知识网络、以37门线下课程加强实操训练,为肯尼亚铁路专业培训团队搭建“成长阶梯”。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下,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师资薄弱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创新为舵:双地备课 推动海外教学改革 自中标以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校长乔西铭牵头的项目工作专班,设立校企合作、备课、技术、翻译、质保5个专项小组,构建跨部门协作架构。学校从“校企资源整合—国内备课—中期检查—赴肯备课—项目执行—后期评价”6个阶段着手,推动“项目周会议制度”落地生根,形成“信息沟通—问题响应—进度跟踪—决策执行”的高效管理闭环,显著提高了决策效率。 此外,学校还特别设置了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资源统筹到执行闭环、从质保评估到人员激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一套高效、规范的海外项目运行机制。 在海外项目运行机制的有力保障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项目采用“双地备课”的教学模式,由国内教师完成课程框架与中国技术标准的转化,赴肯教师采集本地案例,实现“中国标准+本土适配”的深度融合。这一模式让课本内容从“标准答案”转向“实地问题”,大幅提升了课程的适应性与实用性。 同时,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云—边—端”一体化远程培训教学平台,实现了广州、内罗毕、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的深度联动以及千人在线培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壁垒。同时,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派遣专任教师驻扎肯尼亚,负责教授37门线下实训课程,推动技术与经验同步落地。 成果丰硕:从“培养一批”到“带动一片” 2025年6月,中肯两国的千余名学员线上线下共聚一堂,举行78门线上课程结业典礼,结业典礼上掌声雷动。肯方培训学员技能达标率达98%,其中约70%的学员预计晋升管理岗位,初步实现了“培养一批、留用一批、带动一片”的多重目标。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双地备课”“国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创新举措。这场以“能力赋能”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实践,正成为“铁路+职教”国际合作的生动案例,为中国职教标准“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如今,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中肯职业资格互认机制,为学员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项目以肯尼亚为枢纽,正在向乌干达、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延伸,着力构建区域协作网,推动形成“东非铁路职教共同体”。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蒙内铁路人才培养项目”为支点,探索出一条“标准输出—技能传递—生态构建”的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新路径。这一实践不仅为非洲铁路建设注入本土化动能,更彰显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正从单一培训走向体系建设、标准输出与命运共建的新阶段,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担当与作为。 (管春玲 段文 傅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