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星期三
长安大学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蒋玮 王蔷

  近年来,长安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抓手,围绕公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跨海桥梁运维、路段风险防控、国际人才培养和绿色智慧公路平台建设五大方面,创新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

  紧盯前沿关键领域

  培养未来领军人才

  长安大学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球范围内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趋势和未来需求,致力于培养未来交通行业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全力锻造支撑教育强国的先锋力量。

  学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长安学堂行动)为引领,成立未来交通学院,开设了“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方滨兴班”“茅以升班”等人才培养特色班级,致力于提升交通类拔尖创新人才针对前沿问题的原创性研究能力。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发展,通过校企联合,将企业复杂工程场景中的真实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持续推动教学体系与行业实践场景深度结合,探索形成“以交叉融合项目为牵引、以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从长安大学走出的总工程师遍布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交通领域的大型企业。

  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已经成为长安大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教师利用专业实习和暑期实践,带领学生走进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线,让学生实地感受大国工程的震撼和先进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树立职业理想,深化专业认知,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先后联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教学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优质课程,将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为人才培养注入实践动能。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未来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张瑞轩多次前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实习调研,进行特大城市智慧交通数字底座研究,他在积极投身“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前沿交通科技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交通人,要瞄准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凝聚‘交通报国’的青春力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长安大学65%以上的毕业生投身重点行业、重要企业和重大工程,成为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创新培养国际交通人才

  丝路绵延贯通古今,开放合作再启新篇。长安大学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根本落脚点,坚持“国内+海外”双轮驱动,构建了“来华、在地、引进、海外”四维融合的国际交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为国际交通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较早开设公路交通行业国际工程班专业的院校,学校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合作成立了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与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合作举办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涉外复合型人才。

  此外,长安大学还积极创新中国交通教育海外模式,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共建“中—乌交通学院”,推动中国交通技术与标准“走出去”;与马尔代夫维拉学院合作共建“汉语+”特色孔子学院,以“专业培训+中文推广”为办学特色,致力于成为马尔代夫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阵地。目前,已吸引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通过“中文+交通”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留学长大”品牌。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未来,长安大学将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矢志培养引领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领军者,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长大”答卷。

  (蒋玮 王蔷)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