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规范的教学管理,立足黄冈红色沃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继续教育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教育学院始终坚持“红色引领”,探索“红色赋能、精准服务、创新驱动”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服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谱写黄师育人新篇。 红色旗帜领航 构建“黄师红”党建育人体系 高举红色旗帜,深挖红色资源。学院以“黄师红”为主题开设“红色薪传”思政“金课”,编纂《大别山红色故事汇》教材,开展“红色青春”支教行动等,构建全链条党建育人体系。一是厚植红色底蕴,立足黄冈革命老区,探究“理论教育+实景体验+实践淬炼”党性教育新路径,开设特色课程,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二是创新融合机制,针对继续教育学员特点,推行“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组织模式,实施教育培训“双导师制”。与黄冈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打造“红土地新农人”工程,培育新型农民800余人,带动50余个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三是聚焦区域需求,构建“党建+政校企”协同发展平台。共建“数字经济学院”,创新“直播间微党课”等载体,实施“银龄学堂”等社区项目,年服务群众达万余人次,转化党建优势为惠民实效。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实施“智慧党建领航计划”,建成继续教育云平台,创新“线上学理论+线下解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理论学习向实践成果转化。 红色沃土赋能 创建“黄师智”继续教育新质态 深耕红色沃土,构绘发展蓝图。学院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构建起成人教育、自考本科、中职教育、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一是优化成人学历教育。增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热门专业,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拓展非学历培训。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积极承担黄冈地区党政干部培训任务;与黄冈市教育部门等合作,开展多种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三是规范自学考试。建立健全自学考试助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辅导和考试服务,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四是深化社会服务。对口支援黄冈山区县中小学,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助力脱贫致富。组织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及电商培训,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赓续红色血脉 彰显“黄师专”服务社会新作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院始终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和“立足黄冈,服务黄冈”的办学宗旨,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融入办学实践,培养“专业”“专情”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托学校“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打造“红色+”特色课程体系,开发“红色管理与干部教育”等专题培训项目,开设“指尖上的党课”专栏和VR“云参观”,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服务地方党政干部和行业人才能力提升。近5年,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和行业人才2万余人次,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培训200余场次,为黄冈加快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两个更好”振兴发展先行区注入强劲动力。 红色文化润心 锻铸“黄师魂”培训教育工匠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学院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育人质量,锻铸“黄师魂”培训教育工匠精神。一是坚持文化铸魂,实施红色文化和师范文化进阵地、进课堂、进教材、进项目,打造具有黄冈师范学院特色的教师培训文化。二是学院依托学校“红色薪传”品牌,开发“红色思政”等特色课程,建优建强学院党校,组织师生到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增强使命担当,强化实践育人,每年研究生报录率在20%以上。三是融合红色文化、教师教育等特色,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素养,形成“红色铸魂、实践赋能”的特色培训模式。学院自2005年开始承办教师培训项目以来,累计为地方培训基础教育教师3万余名,助力黄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冈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高擎红色旗帜,扎根黄冈红色沃土,以服务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水平,为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朝阳 曹学锋 吴定雪 万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