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嶂的桂西北大地上,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蜕变,恰是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自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市宝安区与广西南宁市、北海市的职教力量跨界协同,以制度创新破解区域职教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在瑶山大地绘就了一幅“优质中职”与“特色发展”并行的壮美画卷。 破局 组团帮扶激活瑶山职教新动能 任何教育变革的破局,都始于对发展瓶颈的清醒认知。自1983年创立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虽历经职教攻坚、中专改革等发展阶段,却在高质量发展关口遭遇多重困境:办学层次单一,基础设施滞后,实训条件薄弱,师资队伍建设亟须加强,专业群建设推进缓慢,治理方式变革滞后。这些矛盾的本质,是区域职教资源供给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失衡。 2022年以来,25名来自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深圳市西乡中学、深圳市松岗中学、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以及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名校的骨干教师组成帮扶团队,带着特区的教育理念与优质资源,与都安职教人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层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构建“政府部门—后援单位—受援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它并不仅仅是资源输入,而是通过政策保障、资金精准投放、人才梯队建设、帮带机制落地、资源高效整合的“五项保障”,激活区域职教新动能。 3年间,106.2亩校园扩建用地的划拨、340名事业编制的扩容、3280.5万元各级财政投入与423万元粤桂协作资金的精准注入,不仅为学校硬件升级奠定了基础,更彰显了制度创新对资源配置的撬动作用。 跨越 办学格局三级跳铸就发展硬实力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线性增长,而是办学格局的系统性升维。帮扶团队立足都安“产业需求+民族特色”的双重坐标,推动学校完成了从“单一中职”到“多元立交”的三级跃迁。 2022年,与县工会携手共建“都安工匠学校”,成为产业工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与劳模工匠精神的宣传阵地。 2023年,学校跻身广西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行列,并成功立项为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办学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学校积极参与河池市有色金属产教联合体建设,挂牌成立河池市职教集团刘三姐歌谣传承中心基地,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2025年,都安开放大学正式成立,构建起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体系,同时入选河池市首批综合高中试点校,“职普融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强师 精准滴灌锻造育人队伍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育人成效。帮扶团队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实施名师领航计划,开设示范课219节次,辐射教师500余人次;引进名师工作室设立子工作室,培育校级名师、名班主任,带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实施“青蓝计划”,实现师徒结对、师道传承,9名教师晋升副高职称,52名教师获得自治区“双师型”认证。坚持赛教融合,2024年选派教师首次参加市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即荣获三等奖;机电团队在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中实现奖项“零的突破”。此外,还选派24名骨干教师赴深圳优质学校跟岗学习15—120天,带回先进管理经验,重构教学流程,推进治理方式变革。 汽修专业教师黄艳巧“从不敢参赛到自治区获奖”的蜕变,恰是这支队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缩影,他们的成长,直接决定了教育帮扶能否从“阶段性输入”转化为“可持续发展”。 提质 产教融合锻造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帮扶团队聚焦课堂革命与实训升级,构建起“岗课赛证”育人体系。 调整专业结构,新增2个专业,形成以计算机、机电专业群建设为龙头,带动商贸旅游专业群发展的格局。实训平台不断扩容,建设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粤桂协作电商实训室、数字藤编产业园等产教融合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教学创新取得突破,成功申报机电、计算机两个自治区级教学创新团队,开发融合瑶族文化元素的特色课程。技能赛场成绩优异,以首届校园技能节为契机,组建项目参赛队伍,打造专业技能大赛教练团队,为学生集训提供专业指导。 帮扶以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部级赛事奖项41项,市厅级赛事奖项108项,数控等弱势项目实现逆袭。高质量就业得到保障,学校加入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输送4603名学生赴大湾区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学生凭借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获区赛铜牌、收到多家4S店邀请的经历,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如何通过“技能赋能”,为区域青年打开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铸魂 文化滋养绘就育人同心圆 学校注重文化滋养,建设智慧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新增纸质图书4万册、电子资源10万册,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立足职业教育定位,打造“一山一水一园”校园文化景观,提出“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为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实施“一生一策”关爱计划。将非遗传承“都安扁担舞”纳入课程体系,聘请民间艺术家授课,举办首届校园技能节暨扁担舞大赛,开发校本教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韦生从“学技术”到领悟“扁担舞里的瑶族精气神”的转变,彰显出该育人模式的特色:不仅要培养“有技能的劳动者”,更要培育“有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致远 攻坚克难擘画“五星”新蓝图 校园扩建工程的推进、实训设备资金的筹措、非遗项目道具的补给,面对挑战,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已绘制出清晰的攻坚路线图:2026年建成现代化实训综合体,深化计算机、机电专业群建设,构建都安—沙井职教联盟,启动“五星级中职学校”创建,凝练区域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实训车间里响起的机器轰鸣声,与瑶山深处的扁担舞韵律隔空呼应。这声音里,有技能强国的时代节拍,有民族复兴的文化回响,更有区域职业教育通过制度创新、生态重构、文化传承走向星辰大海的豪迈宣言。 (韦家政 汪大木 梁焕友 陈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