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星期二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
构建“润品·树人”高中思政课育人模式
张春燕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以下简称“章丘四中”)通过近20年的实践,构建了“润品·树人”高中思政课育人模式,以系统性的创新,推动思政课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

  理念创新:确立“润品·树人”校本育人观

  章丘四中立足校本实际,提出“润品·树人”育人理念。“润品”强调品德的浸润与滋养,依托真实情境和校园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渗透;“树人”聚焦全面发展,推动知识向素养转化,实现从“知”到“行”的有效贯通。该理念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润物无声”的教化智慧,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引。

  工具支撑:构建“内容—任务—情境”三维应用框架

  为解决核心素养“难落地”的问题,学校整合已有成果,构建了“内容—任务—情境”三维应用框架。该框架通过对学科内容要素的结构化整合、学科任务层级的显性化设计以及问题情境的复杂度分级,为教师提供了将课标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实用工具。框架强调“双向验证”:既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检验学生的素养达成水平,又依据素养目标主动创设适切情境以实现精准培育,真正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这一系统工具有效帮助教师摆脱了经验式教学,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学生参与度和育人实效性,为核心素养的贯通培养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典型路径。

  课程重构:打造“1+N”融合式课程体系

  学校依托济南市“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项目,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1”、以素养拓展课程为“N”的“1+N”融合式课程体系。“1”注重夯实基础,强化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核心地位;“N”突出拓展融合,围绕人与自我、自然、社会、国家等关系维度,开发了“行走思政、模拟体验、时事思政、数字思政、文化思政”五大系列课程群,这一体系横向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纵向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容,形成了开放、融通、进阶的课程生态。例如,在“传承红色基因行”主题课程中,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现小初高一体化设计与衔接:高中部整合“缅怀革命先烈”“回望百年时空 解码红色图谱”“打卡红色基地 赓续精神血脉”三大模块,以辛锐等英烈事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初中部开展“红色口述史”采集实践,学生走访老党员、老战士,整理影像与文字档案,在真实叙事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意识;小学部通过“英烈故事剧场”等沉浸式展演活动,以“童言童语”讲述英雄事迹,在角色扮演中实现情感启蒙。

  目标进阶:建构三阶学段目标体系

  学校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系统制定高一“适应与奠基”、高二“深化与拓展”、高三“整合与升华”的三阶学段目标,将核心素养系统分解为各学年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具体指标。在纵向上,3个学段目标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形成贯穿高中3年的素养发展主线;在横向上,每一阶目标均涵盖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维度,并加强学科内模块间、学科间及课内外实践的整合联系,实现素养培育的全面融通。这一目标体系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教学指引和评价依据,也为学生规划了清晰的素养进阶阶梯,切实推动思政教育从“统一漫灌”走向“精准滴灌”,保障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落实与整体性提升。

  教学转型:结构化实施与素养导向评价

  学校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推动教学方式从主题式、议题式到单元教学的迭代升级。主题式教学破解知识碎片化困境,议题式教学继而突破思维浅表化瓶颈,单元教学攻克素养割裂化难题,将UbD(理解为先[Understanding by Design])模板引入高中思政课,配套开发逆向教学设计模板、校本案例库等实用工具,实现从“教教材”到“育素养”的转变。同时,构建素养导向的评价机制,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推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品”的成长与“人”的发展,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持续推动教学优化与素养落地。

  机制保障:五维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学校立足“润品·树人”理念的长效落地,构建“学校主导、专业引领、教研搭台、自主发展、共建共享”“五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保障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生态。在“学校主导”方面,明确育人方向,统筹课程规划与资源调配,将“润品·树人”目标融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确保思政课改革与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成长需求同频共振;在“专业引领”方面,高校专家团队开展理论攻关与前沿指导,破解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在“教研搭台”方面,建立跨校协作机制,以课例共研为载体促进经验互鉴,例如,组织区域内思政课教师开展“情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主题教研,形成优质课例库与教学策略集;在“自主发展”方面,聚焦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成长,通过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在“共建共享”方面,推动资源再生与辐射,建立区域内课程资源库,整合优质教案、实践项目、评价工具等素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动态更新,同时通过成果展示与推广,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提供可复制、可迁移的实践方案,助力“润品·树人”理念在更广阔的教育场景中落地生根。

  硕果盈枝: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思辨践行,在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中表现突出。教师多项教学成果、论文、竞赛获奖,专业影响力显著增强。学校育人生态持续优化,形成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常态,思政课成为牵引学校整体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力量。相关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并通过教研推广、交流推广、示范推广、建设学科基地、建设联盟校等方式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的实践路径。

  章丘四中的实践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学校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并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秉持系统思维,进行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和持续性的迭代完善,构建起一个赋能师生、协同内外、可持续生长的良好教育生态。这份“接地气”的实践智慧和形成的“可复制”方案,为广大普通高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参考与启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润品·树人”高中思政课育人模式,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机制,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张春燕)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