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视窗
2025-07-07 星期一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建团队化导学体系 育高素质外语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的国家教育部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外国语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文科学院,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教育改革和探索,实现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为增强外语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协作成效,促进高质量成果产出,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连瑞带领中心校级重点研究团队的20余位教授、副教授,坚守团队建设15年,以师生“团队共生共育同成长”为核心,突破传统范式,整合多维资源,汇聚国内外专家力量,扎根中国大地,构建起以“价值共鸣、学术共生、中外合作、多元互动、知行共进、导学共长”为核心的团队化导学体系,全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杨连瑞主持的“基于价值引领的‘五协同’外语学科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团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教育为价值引领,精心打造5门国家一流课程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将其巧妙融入“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应用语言学”等核心专业课程中;定期开展学术伦理培训与价值观研讨活动,涵育师生的家国情怀与学术素养。

  同时,团队深入践行“知行共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性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扎实掌握二语习得理论知识,着力培养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中国外语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卓越表现,团队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外语学科教育与科研领域的优秀示范。

  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

  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开展联合授课、联合培养博士生、科研团队共建等多维度合作深化国际交流。近5年,团队成功举办50余场跨学科国际论坛、学术沙龙及年度学术报告会等,吸引全球近10万名专家学者参与,有效整合了国际优质学术资源,为团队成员搭建了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团队师生积极参与国际访学交流,推动了中外学术界深度合作,实现学术成果共享,促进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显著提升了团队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学术共生,激发科研动力

  团队创新组建了多语种、跨学科的协同研究导师组,采用“双导师制”与“多导师制”培养模式,覆盖百余名研究生,实现师生科研能力协同提升。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助力研究生高效完成科研任务,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实力。

  实践期间,团队成效显著。团队导师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十余部,指导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团队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实验室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文科重点实验室;2023年,探索性外语人才培养成果获第九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彰显出协同育人模式对外语学科育人的显著成效。

  多元互动,赋能教学相长

  团队定期举办研究设计头脑风暴会,开展“以老带新、互学共进”的“传帮带”活动,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协作精神。师生共同参与的团队化导学共同体成为团队建设的创新特色,在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中,师生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显著提升了学术研究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良性互动的学术生态体系。目前,团队已有4人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团队与基础教育领域深度合作,共建“二语习得研究协同创新实验基地”,通过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有力推动了基础外语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中心打造的“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导学共同体”特色育人模式,为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创新范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院二语习得研究团队将始终秉承“价值引领、学术共生”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团队共生共育”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高水平外语专业人才,争取为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李景娜 王智红 张慧)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建团队化导学体系 育高素质外语人才 李景娜 王智红 张慧2025-07-07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2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