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期待教师》 [新西兰]克里斯汀·鲁比-戴维斯 著 沈苗苗 范玲玲 薛娇 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
我是一名高期待教师吗?阅读《成为高期待教师》的日子里,我的心中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甚至在那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时不时地问自己:我的教学设计、我营造的学习氛围、我对学生的提问与反馈等,算得上是一名高期待教师吗?这种自觉的警醒与反思,伴随着阅读的全过程,这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比较少见。 《成为高期待教师》的作者克里斯汀·鲁比-戴维斯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院的终身教授。虽然这是一本教育理论译著,但好在克里斯汀教授原先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对于教师期待的研究始于自己的课堂、自己的班级和自己的学生,她的每一个观点都来源于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很能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尤其是一名教师。 教育的问题不分国界,当下中国教育相关问题的症结,在书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答案。 教师期待与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成为高期待教师》亦是如此。本书从第一个教师期待干预研究“皮格马利翁实验”入手,提出教师期待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性:教师期待能够预测学业成绩,学业成绩亦能预测教师期待。 克里斯汀教授认为,教师期待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向学生传递的,她所建立的“教师期待的情境模型”就一目了然地揭示了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把教师期待的形成作为开端的话,那么学生学业成绩就是这个情境模型的终端,但同时学业成绩也会促使教师形成新的期待。在教师期待和学业成绩之间,教师信念、学习机会、课堂练习等要素传递着教师的期待,最终抵达学业成绩,这五个方面的要素相互影响、彼此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学习情境。在克里斯汀教授看来,这种学习情境既是教学环境,也是社会心理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安全、温暖、充满激励、机会均等、富于挑战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从这个模型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克里斯汀教授对教师期待所下的定义:“所有教师根据他们对学生现有信息的了解,对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行为所持有的信念。”这种信念,传递的是一份信心与信赖,对自己的教学有信心,对学生的学业有信赖。这就是高期待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信念。 你有这样的信念吗? 教师期待与课堂教学 从克里斯汀教授建立的“教师期待的情境模型”中不难看出,教师期待主要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并影响着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据此,她提出了三个关键的高期待教学原则: 一是使用混合能力分组或灵活分组,为所有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我们通常会认为,对于一个学习水平弱的学生而言,安排一些结构性更强的重复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于是大量机械的单调的重复操练占据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这种势头正蔓延于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 克里斯汀教授强调,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而通过混合能力分组或者灵活分组,就可以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的挑战。她反对将学生按能力分入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整个班级或小组被贴上“快班”或“慢班”、“高能力生小组”或“低能力生小组”的标签,这种“分流”会对能力欠佳学生的学习机会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机会。 在《成为高期待教师》这本书中,克里斯汀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混合能力分组或灵活分组的一些好办法,比如说“时钟伙伴”学生分组法就相当富有创意,这种方法能让教师想出更多的分组方式,一旦需要改变分组的时候,只需转动分针,根据分针停留位置所提示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有趣又实用。 二是设定目标。教师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基于技能的目标,追踪学生的目标进展,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说明他们在实现目标方面的表现以及下一步的计划。这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师生共同设定目标,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定目标下指令,把对学生的尊重真正落到了实处。而设定目标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追踪与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以最终达成目标。克里斯汀教授在书中提供了一些目标设定的工具,让目标可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是营造班级氛围。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克里斯汀教授认为,教师应该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和支持的课堂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之间密切和支持的同伴关系。这种能够赋能的学习“场”的建构,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而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具有互惠关系。 不难发现,克里斯汀教授提出的高期待教学的三个原则,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人”尤其是学生展开的。而当前中国教育当中“人”的缺失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掣肘,因此阅读此书会让我们时刻有这样的觉知: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重新回到“人”的教育。 你感受过这样的觉知吗? 教师期待与教师自身 此刻,我们必须要回到自己,回到我们作为教师的这个角色本身。每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每名教师的个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师期待。 克里斯汀教授认为,教师信念对于教师期待的形成至关重要。你为什么要做教师?你喜爱当教师吗?你觉得自己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吗?你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吗?……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思考及其所持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会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会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教学任务,会对学生有更高的期待,会在课堂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教师期待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克里斯汀教授及其团队一般会通过“教师研讨会”的方式,指导和帮助参与项目学习的教师。第一次教师研讨会后,每名教师都会被要求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以便监控自己教学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在克里斯汀教授看来,教师传达期待的方式多是通过非言语行为而不是口头表达。因为自己的语言可能会欺骗自己,但是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恰恰能传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观念。通过观看视频,能有效帮助教师充分分析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形成积极的教师期待。 你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吗? 你研究过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吗? 当一个个问题扑面而来时,你不妨去读一读《成为高期待教师》。这是一本来源于真问题、执着于真信念、成稿于真研究的教育理论书,你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路找寻,找寻自己的成长之路,努力成长为一名高期待教师。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