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星期二
四川省档案学校
推行“双元三阶四融”学徒制 育工匠人才

  四川省雅安市享有“乌木之都”“天下第一白”的美誉,芦山县的根雕、宝兴县的石雕在全国闻名已久。近年来,四川省档案学校深入分析根雕、石雕产业对高技能工匠人才的需求,探索“双元三阶四融”学徒制,为芦山县根雕产业、宝兴县石雕产业解决人才缺口问题,推动技艺传承,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创新“双元三阶四融”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四川省档案学校推行“双元三阶四融”学徒制,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建立“协同承担”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体。2017年,学校先后与芦山县和宝兴县政府部门、根(石)雕企业等构建现代学徒职业教育集团,截至目前,拥有成员单位67家。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三方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建立起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三方管理机制,进而形成企业和学校“双元”主体育人,“认知—进阶—拓展”三阶段递进,教师师傅“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标准课程“双贯通”、教学生产“双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教融合、技教融合的“双元三阶四融”育人机制。“双元三阶四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主要由校企双主体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协同,共进实现“认知—进阶—拓展”三阶段的递进式培养。

  双主体培养根(石)雕特色人才

  成功化解产业人才供需矛盾

  构建“四链融合”“双融双促”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教融合、技教融合的“四融”职业教育新生态。构建以“党建引领、校企协同”为主线的校企协同“三全育人”模式,创新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党支部”“第二课堂”,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愿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践行“五育”融合,全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高技能工匠人才。

  构建适合根(石)雕学徒制培养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基于行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学校和企业课程,确定学生技能要求和实训内容,迭代升级,构建“岗位技术技能课+个性发展与创新创业课+技能大师工作室·党支部‘第二课堂’”的“做中学”“学中做”课程体系。

  共建岗位人才认证体系。建立根(石)雕学徒制培养人才认证体系,打通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在3年贯通培养中,学生取得工艺品雕刻、根(石)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逐步培养其成为根(石)雕传承人。

  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学校特邀国内工艺美术大师和联合学徒集团成员单位,共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共同参与根雕、石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共同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参与学生的考核与指导工作。实施校企互聘制,学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根雕、石雕方向)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企业提升技能,以“指导师傅”的身份开展现场教学并协助学徒管理工作;企业师傅到学校继续深造,提升理论水平。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向挂职,共同开展教学工作。

  实施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

  取得显著实践成效

  四川省档案学校推行的“双元三阶四融”学徒制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对接,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加快了学徒的职业发展速度。截至目前,校企共同培养318名根雕、石雕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中,杨国兵、吴哲、杨小斌等18名学徒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杨玖红等3名学徒获批成立“市级雕刻大师工作室”;李大刚获评“雅安市文化能人”,获批“雅安市劳模工作室”,获得宝兴县“夹金英才”“穆坪贡砚非遗传承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培养出一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根雕、石雕技术技能人才,为芦山县根雕产业、宝兴县石雕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2021年,宝兴县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石雕)方向学徒制班,校企共同招收了48名学生(学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校企探索形成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已辐射雅安市雨城区和芦山、宝兴、天全、荥经、石棉等县,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学习、实训、实习”交替循环中提升技术技能,在“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岗位育人进阶中完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转变,“双元三阶四融”学徒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打通了职业发展通道,助力学生从毕业到就业“无缝衔接”。四川省档案学校的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多家权威媒体走进学校,以学校民间传统工艺根雕、石雕学徒制班为背景,策划相关节目,在四川省宣传推广。

  (王三刚 贾如霜 殷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推行“双元三阶四融”学徒制 育工匠人才 王三刚 贾如霜 殷莉2025-05-13 四川省档案学校 2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