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初,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团队的6节“国数课”(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数学课”),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中国历史典籍、生肖文化、壮丽河山,看万里长江跃出书本铺展于眼前,见证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远征奇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辽阔。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化错”,一路成长。 “国数课”彰显着一种实践理性精神,重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精神。在华老师团队的“国数课”中,我还看见了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怀: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爱国,是一个古老又深刻的话题。每次听到这个词,我总是想到百年前的中华大地。当时的爱国,是陈独秀先后几次东渡日本,寻求救国之道;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三改志愿决心唤醒黑暗里沉睡的国人;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是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决心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 如今,先辈们理想信念里的新中国正蓬勃发展。今天,我们又将如何爱国?从小我们就被父母和老师教育要爱国。可是,若问我什么是爱国,我却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爱国是一种仪式吗?好像不是。爱国是内心充满热爱吗?好像也不仅仅是。爱国是铭记历史吗?好像应该如此,可是,人们对于不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很难感同身受,铭记什么?又该如何铭记?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要爱国,那便只是口号、规范,缺少信念的支撑。而如今,我在“国数课”里找到了这种支撑。 华老师的“中国人的十二生肖”通过生肖文化传达中庸之道,小动物两两相对、相反相成地体现着各自性格,使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不仅是用来记岁数的方法,背后还蕴含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我特别喜欢华老师说的“教不是为了一直教下去。传统文化不是为了背诵,数学教育不是为了解题”。华老师的这节“国数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数学课堂,不仅传授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更点化了生命,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李培芳老师的“数说长征”,没有刻意的赞颂,也没有说教式的表达,而是让学生通过对长征中几个数据的体验,在转化、比较的活动中,在寻找数据关联的活动中,感受数据间的关系,感受数据背后的信息。在“量化”的思考与分析中,学生真切地了解了长征历史,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与牺牲,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进而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严华雄老师的“数说长江”,用一组组长江数据,让学生看见长江巨龙跨越物理空间的限制蜿蜒奔腾在眼前,让在座的每个人都从心底生出民族自豪感,既震撼又感动。磅礴的长江奔流到海不复回,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力量的无穷,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华大地上的壮丽山川、巍峨宫殿、万千生民,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乡土魅力,让人不由心生对祖国山河的敬畏与眷恋,也深化了学生对“共饮一江水”“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所谓课有尽而意无穷。 就像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一样,一个人由内而发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华老师团队的“国数课”让人看到数学课已不仅是计算、做题,而是诉诸内心真实感受,并把个人与社会感情相连接,让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民族未来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数据中感悟家国情怀,让爱国之情从心底自主萌发,汇聚成奔涌的河流。 爱国教育理当如此。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第三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