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展台
2024-12-31 星期二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实施“科技兴校”战略 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四个面向”,实施“科技兴校”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打造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在推动有组织科研、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服务人民健康、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一是校地融合共建促发展。学校与山东省潍坊市建立融合共建协商机制,制定《省市共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潍坊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大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给予学校专项建设经费支持;校地形成“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机制,学校与各附属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二级学院、附属医院“院院合一”,设立医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校院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学校与政府部门携手共建“中国人全生命期共病队列研究”全国分中心,积极融入潍坊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联合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开展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行动,每年选派10余名高层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加强跨学科协同攻关。针对山东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成立合成生物学研究院,提报研究报告《加快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的对策建议》等咨政建议获得山东省主要领导批示。

  二是校际破圈联动增优势。设立重大联合攻关基金,实行“揭榜挂帅”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助推高水平学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潍坊)合作实验室”;学校主动融合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联合沿黄9省区的1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医学院校联盟”,获批2个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组织再生与修复重建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组织工程中心,实现活体组织工程骨、软骨再生再造核心技术的临床及产业转化,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是校企跨界合作添活力。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十大工程”,与企业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头建设潍坊市靶向药物递送与海洋生物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和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共同体。聚焦胃肠药系列产品产业化核心技术难题,牵头开发的国产创新药HW—N2001注射液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学校与东营市政府部门、山东道合药业有限公司共建“道合医药研究院及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和产业创新研究院,获得总投资12亿元。校企合作推动更多的优质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赋予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的生命力。

  科技创新激发活力

  一是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围绕“平台—团队—项目—成果—人才”科技链,以科技平台为载体打造创新团队,依托团队争取重大项目,围绕卫生健康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高端科技人才,面向重点学科优势方向汇聚关键要素和优质资源。建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9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药信息学获批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二是重塑创新平台架构。下好“先手棋”,科学布局优势特色科研平台,统筹实验室建设与高水平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瞻性稳步推进科研平台高质量建设。以院士工作站为引领,建设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60余个,形成了以公共平台为基础、以学科平台为主体、以学科实验室为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三是助推多学科交叉前沿科学探索。重点围绕公共卫生、脑科学、肿瘤、靶向药物等领域前沿科学问题,集成优势基础学科研究团队,激发多学科交叉前沿科学探索的内生动力,承担“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和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医药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立3D数字医疗研究所、医疗大数据与医学智能研究所、特种食品与人类健康产业研究所、脊柱数字化与微创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余个,探索构建“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运行机制,促进“医理”“医工”“医文”“医管”深度融通、协同发展。

  平台聚才固牢根本

  一是加大领军人才引进。聚焦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平台,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一事一议引才计划”“高端人才引领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工作20条”,围绕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构建优势特色团队建设新模式,以领军人才为引领,提升承接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

  二是增强学术骨干实力。依托一系列设岗平台,引育省部级人才30余名。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培育山东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三是扩大青年博士储备。围绕“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青创人才引育计划”“海外优秀青年项目”“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加大青年人才引育力度,搭建引才聚才品牌,学校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5个,其中,人才引育计划团队15个,博士占比提升到67%,富有创新活力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科研育人树立导向

  一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构建了医防融合、医管交融、“医学+X”多学科支撑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获得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是紧盯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卫生智库作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咨政报告60份,其中,国家政策支持项目“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验研究”为全国医改方案的研制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三是恪守为民初心,勇毅担当服务社会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卫生健康人才,把人才培养放在卫生健康应急主战场,勇担社会责任,打造“沉得下、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品牌。

  (于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08实施“科技兴校”战略 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于丽2024-12-31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2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