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星期三
山东师范大学
数智赋能教育教学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数智时代正推动着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山东师范大学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在数智赋能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过程中,推动学科交叉,提升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能力,构建了“前沿交叉、数智教学、思政铸魂、实践创新、学习能力、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增设人工智能课程 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广泛融合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原理与物理理论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知识,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拥有跨越学科界限的视野和能力。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合作、联合讲座等形式,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激发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培养其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课程安排上,课程之间建立紧密逻辑联系,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有效避免知识点重复教授或遗漏。同时,积极引入科技前沿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鼓励学生跳出舒适区,勇于独立思考,探索未知领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磨砺中,成长为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资源数智化 人工智能驱动个性化教学

  学校全力推进教学资源的深度数字化、全面信息化与前沿智能化建设,教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并优化课程PPT、教学大纲等教学材料,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能力,通过精准学情分析,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与建议,实现了教育的精准化与差异化。在数字教材建设方面,学校强化学习功能的设计,确保教材内容全面。同时,注重多媒体资源的整合,融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乃至虚拟现实(VR)等多种模态展示效果,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 强化数据安全意识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数据即生命线”的安全理念深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牢固的数据安全意识。学校建立了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涵盖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各个环节,确保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所使用的数据真实可信。在教学活动中,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设计案例分析、讨论课程和模拟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与偏见,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学校鼓励学生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习与工作时,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过度依赖,提升个人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与虚实结合助力实践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中,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实验与本科教学实验之间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衔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虚拟实验室和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模拟实验场景,拓宽实验教学边界。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集实验指导、过程监控、数据分析与反馈等功能于一体,为学生提供详尽的实验指导方案,并对实验过程实施全方位、智能化的监督管理。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实时跟踪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动生成具体的解决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实验方案,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实验教学体验。此外,学校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偏好及发展目标,平台能够智能推荐符合其特点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持续跟踪分析,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意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紧密围绕产业需求,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智能化实践基地平台,并开发了企业实践基地电子地图。该地图实时更新企业信息、实践项目、实习生接收情况及招聘动态,便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实践基地联盟囊括了多家企业和多所高校,在相同专业领域内共享资源,合作编纂实习实训教材,并将企业的成熟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借助专业实习的机会,学校鼓励师生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问题,与企业携手开展研发工作,力求取得更多创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学校还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激发师生探索前沿技术和应用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多维协同学习 打造高效学习模式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围绕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及产业实际问题,学校开展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人机协同学习方面,人工智能工具被用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难点,自动生成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解析视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人工智能还提供丰富的项目资源和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高效完成项目任务,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着重培养问题导向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坚定信念。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鉴别真伪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对人工智能助教技能的培训与学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教育质量。鼓励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实现高效任务管理,进行精准学情分析。同时,学校推动教师开展将人工智能有效融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研究,以此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考试评价方面,学校摒弃以往过分依赖背诵知识点为主的传统考试方式,鼓励采用项目报告、成果展示、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此外,学校还在原有的师德师风、学生打分、听课督导、专业素质评价等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新增教师人工智能运用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过程性教学管理能力、个性化教学实施情况以及教学研究成果等多个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山东师范大学将进一步融通前沿支撑技术,坚持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环节,致力于构建满足数智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新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智慧化、数字化办学之路。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理工融合,产业导向’: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008]和“‘训、赛、研、创、产’五位一体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038]阶段性成果)

  (王晶晶 赵曰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2数智赋能教育教学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王晶晶 赵曰峰2024-10-30 山东师范大学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