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星期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
以劳动筑基 为未来增“职”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积极推进指向职业能力培养的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建设,聚焦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设教学环境

  为课程实施保驾护航

  环境创设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学校通过加强校内体验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发挥“校内+校外”功效,创设具有鲜明职业劳动特色的教学环境,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实施保驾护航。

  学校创新实验室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安全、可人工控制、全天候全时段运行、现代智能化以及涵盖无土栽培、特色种植、生态环境探究、智能检验检测等模块的综合生命科学实验探究基地。在智慧生态农田,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式学习活动,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

  在校内,学校还以教学楼走廊、连廊、画廊为基础,展示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杰出代表,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利用人工智能将劳动场景虚拟化,向学生展示农耕文明,使实践与知识无缝衔接;建设简易木工教室、电工教室、创客中心等,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周边丰富多样的劳动教学资源,与家庭、社区、企业等合作共建、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拓宽眼界,提升对各种职业的认知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

  构建特色课程

  让劳动实践层层递进

  考虑到高中学生处于升学与择业关键期、急需积累丰富职业体验的实际情况,学校整体构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全过程,有效实现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齐头并进,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锻炼,提升学习、合作、思考的能力和规划意识,更为高中学业、大学专业以及未来择业、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该课程体系贯穿高中三年,涵盖生活性、生产性、服务性劳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随着劳动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从关注自我到关注他人、服务社会,提升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互动和表达的能力、自我管理与主动参与的能力,最终成长、成人、成事、成功。

  为了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通过“五育”融合、学科融通、社团主题活动、校外基地职业体验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职业体验更加多元化,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2024年4月的劳动社团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充分展现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及特色。在厨艺展示活动中,学生戴上厨师帽,洗菜切菜,分工协作,呈上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电子电工和精工制作活动现场,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操作加工,教室里机器轰鸣、木屑飞舞;在园林养护和生态菜园活动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各种树木的种类、剪枝的技巧以及蔬菜栽种的季节性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农事劳作看似简单,实则离不开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赋能。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积极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开展学科间整合学习以及学科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融合学习,优化学习方式和过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提升教师素养

  让劳动教育渐入佳境

  教师是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构建和实施的关键。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既懂劳动教育理论又懂劳动教育技能的师资队伍,将学校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辐射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促教师成长,以教师专业发展不断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和学校发展。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项目组、教研组集体研课、劳动教育优质课和项目设计比赛、专家专题指导等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在跨学科、跨学段、跨项目活动中互相理解、学习、协作、支持,不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追求精通建构课程、适应情境变化、善于理性分析、原创项目范式、生成实践智慧等专业能力发展的新境界。

  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劳动育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转变育人方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为学生成长带来更多可能。

  (张文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以劳动筑基 为未来增“职” 张文涛2024-10-09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 2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