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精心构建“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一体化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强化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改革 学校从地处北疆、以工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实际出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统领,以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抓手,一体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是内容融通,依托学科专业“五育”融合,建立“五维一体”育人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学校在厘清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各学科专业教育为依托,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建立“五维一体”育人内容体系,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集成,形成“一学院一品牌”的良好局面。例如,体育教学部充分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意蕴,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地纳入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太极拳、珍珠球、毽球、跳绳、射艺、武术兵道等中华传统体育课程。一方面通过互动协作深化各民族大学生之间交流交往交融,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韧的内生力量;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技艺与中华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融入了新时代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健身、娱乐及教育功能,实现了传统体育运动由传统到现代的价值转型,激发出昂扬独特的时代活力。 二是主体协同,面向多方需求优化供给,构建“多元同向”育人行动体系,促进学生平衡发展。 学校以国家和地区战略发展需求、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发展期待、关注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发展体验,从供给侧解构育人要素,与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相对应,通过调动活跃力量、建立信任关系、发挥细节功能、强化互动反馈等方式链接供需关系,协同教育主体,构建“多元同向”的育人行动体系,提升教育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形成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互相助力的良好局面。例如,学校聚焦打造宜居、宜学、宜才的良好育人环境,积极搭建品牌化育人平台,创建师生共建、共治、共享学生社区治理模式,营造了学生社区各民族互促互融、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浓郁氛围,建立“党委领导、学工牵头、校院协同、师生共进”的工作体系,形成以学生服务中心为服务主阵地、七个学生社区为育人主阵地、学生公寓为管理主阵地的“1+7+N”的基本架构。领导干部、行业专家、学业导师、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育人力量进入社区,广泛开展书记校长“零距离”、院处长下午茶、支部联建、党员工作站、微党课、微课堂、各类咨询辅导等特色活动,形成“师生同建、我家我建、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三是机制联动,强化资源统筹保障运行,搭建“全程共治”育人工作体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为更好地达成“五育”并举育人成效,学校统筹方向、人力、职责、事务、激励、制度六个方面,搭建“全程共治”育人工作体系,螺旋推进组织领导、队伍保障、履职尽责、推进落实、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六项机制的联动实施,提供组织有力、推进有序、运行平稳、系统全面的工作保障,形成共建共治共促的有利局面。例如,学校大力弘扬主流价值,强化思想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日常,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学习宣传阐释活动。成立大学生“红石榴”宣讲团,围绕“三问三建三讲”创新开展基层理论宣讲,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用“青言青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新时代青年心声,当好理论宣讲的“轻骑兵”,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受到广大师生、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育人能力提升 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一体化综合改革,有效解决了“五育”内容过度分化、主体分离、机制固化等问题,逐渐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良好态势。 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创新性地建立起“1+5+10+N”综合改革体系,将“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和“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有机统一。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践成果,获批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成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美育中心、劳动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获批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示范中心、高等学校科研平台等,搭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五育”并举教育改革平台载体。带动全校形成“同研究、共实践”的良好局面,近3年,广大教职员工开展“五育”并举相关课题研究339项,获得相关教学成果奖57项,建设相关教学团队64个,开展相关课程建设178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奖励37人次。促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获批20个国家、10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促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成长成效显著。青年学生年均组建600支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本领才干、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年均获奖2000人次,体质达标率逐年上升,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居内蒙古地区前列,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因“为人朴实、作风务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而广受用人单位赞誉。 (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 郝贠洪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徐睿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