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和德育生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找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德育方法、重塑高校德育生态、提高德育成效、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幼教人才、中小学师资和管理干部,被誉为“冀南师范明珠”“教师的摇篮”“干部的熔炉”。校科研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发展理念,科学重塑德育生态,探索多元化德育新路径,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道德素养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深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抓理念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科研中心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对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科研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校探索多元化育人新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学校党政领导到思政理论教学部调研,召开思政课建设座谈会,并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要求进一步做好日常思政工作,构建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课程协同发力的“十大育人体系”,为课程育人提供支持和保障。科研中心举办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幼儿教育及保育教师培训班等,勉励全校教师坚持“以德为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夯实立德树人之基、稳固立德树人之本。 学校与邯郸学院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交流、“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6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共同发展;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国际合作。 在此基础上,学校引领各级院校与部门加强科研建设,为以人为本等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理论参考。科研中心以学术文化建设为抓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例如,及时召开2024年度职业教育改革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围绕学校立项的16项邯郸市职业教育教改项目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创新、提升实效;在已圆满结束的2023年度校级课题结题活动中,各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历经科研磨炼,得到迅速成长,推动更多的青年教师走上“科研促教、内涵发展”之路。 抓教育教学 将德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强化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养成,既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领航掌舵作用,还能对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科研中心始终秉承师范教育初心,坚守师范教育主业,将德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发挥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网络教育平台的协同育人作用。 坚持“合格+特长”的技能培养目标,围绕夯实知识掌握、强化技能训练、规范教育实践、注重素质塑造,积极构建“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语林鸟杯”高校大学生创作演讲展示活动、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 充分整合网络育人资源,凝练网络育人品牌,构建网络育人媒体矩阵,倾心打造师生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绘出网络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月度影响力在河北省高校中位列第七。制作的纪录片《大名七师》讲述在风雨如晦的20世纪20年代,在大名县建校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现为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名校区)师生心向光明、勇于斗争,创办党的早期地下组织,策动革命星火燎原冀鲁豫大地的故事,被评为“2023年度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音视频作品”。 抓文化浸润 将德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引导、带动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科研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强化对学生的实践领悟和环境熏陶,用好各类红色资源,上好思政大课,设立“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等4个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大名校区“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载体作用,不定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与学生共同追寻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不定期举办“周末专家邯幼行(周末大讲堂)”,邀请相关部门及党校专家、教授到校举办“涵养校园廉洁文化 弘扬时代清风正气”等不同主题的讲座,勉励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清朗党风为统领,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以清净校风为基础,持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坚持以清正教风为保障,持续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坚持以清廉文化为支撑,持续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承办2024年“邯郸青年说”大学生励志演讲大赛,选手们探索挖掘邯郸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用这座三千年古城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集中展示邯郸学子在社区实践、志愿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挺膺担当的精神风貌,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融入邯郸、扎根邯郸、建设邯郸的信心和决心。 抓社会实践 将德育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平台,是大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途径。科研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育人思想,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充分整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融入社会大学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积极推进区域幼儿教师培养中心、区域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建设,同时依托“邯郸幼教之窗”微信公众号,展现邯郸幼儿教育教学成果,服务地方幼儿教育。 科研中心巩固社会实践育人成效,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动员引领“文化之美 古今共守”实践团赴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康庄乡蔺家河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团”“基层先锋团”等实践团分赴各地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为当地的学生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及简笔画、素描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知识和艺术的魅力在他们心中扎根;“锦衣兴农”乡村振兴队在涉县索堡镇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利用抖音直播的方式为当地鱼产品扩大市场。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本文系邯郸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衔接的现状研究”[项目编号:Q2024523]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志江 牛素梅 张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