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星期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探索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2年以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南航经管学院”)为有效应对人才培养中知识视域窄、优质资源缺、培养平台虚等问题,围绕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重点专业建设任务,着力从课程体系改革、优质资源建设、实践活动创新入手,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经验。2021年,南航经管学院教授周德群领衔的课题组承担了教育部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深入探讨了新发展阶段赋予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新特征,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出发,探索了基于“知识的架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的创新能力”(“三力”)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时代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三力”目标内涵与现实困境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高质量人才需要具备“三力”综合素养,即:能够迅速从复杂的社会发展现状中洞悉核心的简单基础规律,并基于自身知识储备,架构起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知识结构;面对现实问题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高质量人才还需要在相关知识架构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预见更多的发展可能情景,并提出不同情景下的良好策略和新的知识单元,实现知识的“元创新”。

  南航经管学院团队经过调研与思考发现,要实现上述目标,新时代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还面临以下困境:

  一是专业分割与交叉性不足的问题。由于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缺乏交叉融合,学生知识面狭窄,就管理专业而言,存在“脱实向虚”,缺乏工程、数字化、低碳方面的意识和学识,缺乏针对复杂系统的跨学科理解力,难以适应数字化、低碳化对管理人才复合知识的新要求。

  二是产教分离与协同性不够的问题。高校与产业界互动不够,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实习实践机会,学生缺乏工程训练、企业实训、创新实践,对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判断力,难以适应产业界数字化转型、低碳转型的新趋势。

  三是科教分道与融合度不高的问题。科教“两张皮”“两条道”现象未能得到根本扭转,新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反哺到教学课堂,学生缺乏思维训练、项目训练、能力训练,难以适应智能与低碳时代对管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期待。

  四是资源分散与体系化不强的问题。反映在专业课程分散建设、专业平台独立设置、专业之间缺乏“育人共同体”意识等方面,难以形成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聚合力”。

  “三力”目标下新时代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新时代“三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南航经管学院团队从课程体系改革、优质资源建设、实践活动创新入手,探索了“系统思维引导、专业互融互促、资源共建共享、教科训赛一体化”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系统思维引导,建立新时代高质量工业工程类人才的逻辑惯性。“三力”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质量工业工程类人才必须具备系统思维,即保持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思考习惯。一方面,南航经管学院培养学生“从复杂看到简单”的整体性总结归纳能力,即面对复杂的问题表象,始终保持对现实问题系统的整体性认知,快速梳理出该系统底层本质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南航经管学院围绕系统的关联性特征,培养学生“从简单洞悉复杂”的关联性演绎推理能力,即从现实系统的本质规律出发,能够演绎推理出可能发生的诸多复杂社会现象和发展状态。上述系统性思维惯性的养成,是“三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本源。

  二是需求牵引,集成优势,动态调整,构建专业融合型知识体系。南航经管学院面向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学生知识面窄的现实挑战,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首先是准确研判新时代人才需求,确立“三力”高质量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融合建设思路;其次是集成一流的学科和专业资源,建立覆盖工程、信息、数据、低碳等不同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保障所培养人才的知识广度;再其次是打造具备多学科师资支持、多专业平台保障、多资源支撑的“育人共同体”,为学生基础知识单元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撑;最后是通过系列化的一流课程资源和一流教材资源建设,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是建立交叉团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立体化优质育人资源。新时代高质量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需要高质量立体资源的支撑,因此通过团队交叉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三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南航经管学院通过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捆绑式建设”促进科教融汇,组建工业工程与数字运维、智能决策、可持续能源系统等6个研究所,科研教学团队进行“捆绑式建设”,打造了由名师领衔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国家级别教学团队、“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信部门研究型教学团队以及国家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与此同时,还需打造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企业专家对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充分论证。南航经管学院根据产业需求变化,实现动态调整,打造“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授课、共同制定考核要求、共同完善授课内容、共同建设教材”的企业专家“五共同”深度协同模式。

  四是主题牵引、项目嵌入、校企协同,实现“教—科—训—赛”一体化。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人才的综合能力训练是“三力”人才培养的重要考核形式。南航经管学院面向社会发展所需的多个维度,集成产业、教学、科研资源,建立先进制造与智能决策、可持续能源系统等不同的交叉“主题创新区”,依托科创和实训项目发布,围绕企业转型升级的真题难题,跨专业组队,多团队竞赛,使实习和实训具备场景沉浸式、对抗性特点,从而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的本质性提升。

  (丁浩 欧阳林寒 周德群)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探索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丁浩 欧阳林寒 周德群2024-09-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2024年09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