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生产力飞跃都离不开颠覆性技术的有力推动。颠覆性技术要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在新发展理念下,传统服装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制造部门,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忽视、放弃的落后产业,而是应围绕科技、时尚、文化、绿色重点打造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服装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在新发展理念下,一些高校已经逐步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内十大服装名校之一,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2019年度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育服装产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大力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科技生产力优化服装设计方法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催生出全新的生产力质态。当前,中国科技创新进入了密集活跃期,呈现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态势。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核心,展现了比传统生产力更为强大的科技内核。科技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一新质生产力,是驱动产业全要素、全场景革命性突破的关键力量。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也为服装行业带来了机遇,优化了服装设计手段,提升了服装设计效率与品质。 在新发展理念下,武汉纺织大学积极推动科技生产力发展。徐卫林院士团队制作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嫦娥六号“手中”的国旗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抹鲜艳的中国红。这既是探月工程的“中国标识”,也是科技强国的重要表现。一是课堂教学融入数字化设计与建模技术,即3D建模软件、虚拟试衣、参数化设计等。通过CLO 3D、Marvelous Designer等3D建模软件,学生可虚拟创建服装模型,进行款式设计、材料模拟、穿搭尝试,提高制衣效率,节约物料和时间成本。虚拟试衣是让学生掌握3D扫描技术和AR/VR技术,让消费者线上虚拟穿衣,学生根据试穿效果,提升设计准确度。二是课堂教学融入智能化纺织品研发与设计,包括智能服装、3D打印技术。智能服装是为了满足特定场景与功能,研发设计的特殊类型服装,比如具有温控、防火、防尘、防紫外线功能的智能服装。3D打印技术,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需求快速制作个性化服装,实现复杂版型、款式、图案的设计,拓宽服装设计边界,提升制作效率。三是课堂教学融入服装大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导学生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服装行为数据、市场趋势数据,洞悉消费者服装心理,为服装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以文化生产力丰富服装设计内容 文化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呈现出的新质态、新类型,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共同发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在文化生产、消费、交换等领域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中国传统服装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历史的记忆、精神的力量、文明的象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先秦时代的深衣广袖,到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再到清朝时期的旗袍马褂,中国传统服装始终演绎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辉煌。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以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教学改革目标,运用现代科技驱动中国传统服装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将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基因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服装魅力的同时,设计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服装。一是通过对武陵山区传统服装文化基因的记录、研究和创新,将数字化虚拟修复与AI技术结合,实现破损服装的修复与创新,帮助保护和传承那些可能会随时间消失的传统服装制作技艺。二是利用AR/VR技术让曹植笔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再现,让敦煌壁画中的人物穿越到今天。三是将流苏、云肩、盘扣等传统服装元素与现代时装相结合,在国内外时装周舞台上刮起了“中国风”,让更多的人感受精妙绝伦的传统服装,增强文化自信。 以绿色生产力培育服装设计理念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生产力摒弃了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由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及模式创新催生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结合“两山”理念,积极贯彻服装产业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培育学生绿色时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可持续时尚理念指引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在制作时装时,积极使用环保材料,如再生纤维、织物染料、回收废料等,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提倡学生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服装。比如,推广服装租赁、二手服装交易,以及可拆卸服装,延长服装使用寿命。二是生态设计理念融入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从荆楚地区传统生态保护智慧中汲取设计灵感,运用该地区的自然元素,如天然材料、自然色彩、动植物母题等,设计既能体现荆楚地域特色,又能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服装。三是绿色环保理念引领教学改革。让学生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服装设计,通过服装标签、宣传册、网络平台等渠道,向消费者传递绿色消费理念。让学生将服装设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设计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服装,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例如减少冲动消费、选择环保材料的服装、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等。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武陵山区民族传统工艺共享纹饰基因及其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3YJC850019]、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服装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GA040]阶段性成果) (王通 王小雷 江学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