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林科类院校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探索实践满足新林科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北华大学林学院始建于1952年。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林业功能转变和产业转型的关键问题为重点,以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地方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设计新林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索出依托“课程、平台、队伍”三个支撑体系,通过“产教融通、专专融合、科教融汇”三条路径,实现“学林、知林、爱林、言林、务林”“五林”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三五”新林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现代林业创新发展新要求,成为林业高等教育和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产教融通 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设立“五林”人才培养目标。“学林”,以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赋能林学专业教育,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知林”,建立生态认知,感受林业魅力;“爱林”,强化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林业情怀;“言林”,传播林业的生态文明价值,提升林学类专业影响力;“务林”,培养合格专业人才,服务现代林业发展。通过建立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产教融通渠道,强化合作机制。通过在校生到林业行业就业和对林业企事业单位在岗技术骨干培训等途径,推进新林科人才培养。通过省内政策支持,开展“订单式”培养工作,以政策吸引学生务林,学院于2020年加入吉林省政府部门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为全省林业企业培养复合型新林科人才。2020年正式执行,学院已累计招生5届90人,有两届42名毕业生走上基层工作岗位。开展新林科技术培训工作,以新技术赋能务林人,进行“学林”教育。2020年,学院与吉林省林业和草原部门签订协议,面向全省林业企业事业单位,以目前在岗的林业技术骨干为对象,举办“吉林省天保工程实施单位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训班”,学习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林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等。与企业合作,以学员带学生的形式,到林区对新生实施林业认知教育、“知林”教育;以学生带学员的形式,进实验室对学员进行新技术认知教育。建设并应用思政课程,对学生与学员进行“爱林”教育。建立学员与学生融通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设置学生与学员融通的“生态文明导论”“林学专题讲座”课程,开展“言林”教育。针对大四全体学生,到企业开展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务林”教育。 专专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学院以“需求导向”为牵引,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通过课程、平台、机制的协同创新构建人才培养生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引入非林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升级创新传统林科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实施林学类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融合,设置生态文明公共选修课程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结合行业新的技术动态,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服务新林科发展需求,实施林学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相融合,设置新林科专业技能拓展课程群,以新技术赋能传统专业,促进传统林学类专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与林业发展新需求。坚持服务林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实施林学类专业与医学类、艺术类、文学类专业相融合。例如,与医学类专业相融合,以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交叉学科——森林医学为基础,开设森林康养微专业,设置“森林医学”“森林康养概论”等课程;与艺术类、文学类专业相融合,开设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微专业,设置“生态旅游导论”等课程。林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林专业获批首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插花艺术”“森林植物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承担教学研究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吉林省本科高校精品耕读实践项目5项;出版教材11部,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库124个,建设线下教学资源库12个。 科教融汇 构建队伍与平台支撑体系 学院通过引进、提高、兼职建设专家指导团队、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培养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四支队伍。按照创新发展需求,以科研、教学双能力为选择指标,“引、培、借”相结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通过学科交叉拓展林与“非林”结合、科研与教学融汇的师资队伍;聘用企业、校外、国外专家为兼职导师,让他们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借用校内工科、医科、艺术、文学、管理等学科专业教师参与新林科人才培养。以科研、教学双需求为选择指标,拓展新方向、增设新功能、填补新设备、优化新工艺,按新林科科研与教学发展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森林植被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于202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验收,长白山特色森林资源保育与高效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评估为优秀等次。依托这些平台,学院设置了新生认知周、新生创新周、创新实践周、科技夏令营、冰雪冬令营等人才培养载体,与传统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践等构成了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本科生融入教师科研团队制;实施学生毕业选题、创新竞赛选题真题制,这些真题均来源于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学生依托绿色森林环境原料产品开展的“吉临时——玉米无麸质健康饮食推动者”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共获得国家级别竞赛奖21项、省级竞赛奖18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28项;1名学生获梁希优秀学子奖,1名学生获评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 近年来,该培养模式在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得到一致好评。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新林科建设为契机,构建特色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特色优势,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林科院校目标稳步迈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王洪俊 郑金萍 刘生冬 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