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焦作市第一中学教师为学生讲解“校园网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
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45年,焦作市第一中学的前身——太行区公立第八中学在太行山麓诞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学校几经辗转,从山西陵川移至河南焦作,从最初只有几间简陋的校舍,到如今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八十载春秋砥砺,八十载桃李芬芳。学校扎根中原沃土,传承红色基因,秉持“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特色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筑牢根基,凝聚奋进力量 学校党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托党支部,通过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能力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通过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讲党史、红色研学、党建带团建等方式,引导教职工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强劲动能。 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服务保障三条线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思路,着力培养逐梦、自律、笃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着力打造敬业、爱生、进取、团结的教师团队,着力建设有高度、有法度、有温度的示范性学校,并逐步形成了“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让学校品质而富特色地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 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围中心、强党支部、多平台、建品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营造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学的氛围。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双培养”机制,将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将党员教师培养为教学管理骨干,常态化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党员岗位大比武”“党员晒成绩”等活动,打造“党建+业务”双优团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学校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设党支部活动室、党史学习教育长廊、“廉政·家风”文化主题长廊,开展“理论学习读书班”“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先锋岗”“红马甲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学校获评河南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校。 立德树人 铸魂润心,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落实“德育为首、全员德育”的理念,坚持“明方向、搭载体、可量化、聚合力、出效果”,致力于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程培根启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成人礼、述学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以“严起来、跑起来、喊起来”为抓手,调动学生积极性,推行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依托红色基因与革命传统,开展“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构建“主题+节日+品牌”课程,完善“高一养成习惯、高二规划目标、高三担当责任”的育人体系;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构建“思政+跨学科+研学”课程,开展“六十华里远足”、爱国主义红色研学、走进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等育人活动,塑造学生逐梦、自律、笃行、有担当的内在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家委会,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会、家长进校园等活动,定期组织生涯规划、价值观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同时,与社区、医院、消防等部门建立教育共同体,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学校获评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教育革新 “五育”并举,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多样化育人路径,形成多元共生、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实施“强师计划”。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举办师德报告会、班主任节、文明家庭评选,颁发“校内名师”等荣誉,引导广大教师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强化学科教研,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坚持“一课一研”,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学校入选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语文学科获批省级二级学科基地,创建3个中原名师工作室、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品牌,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落实“五育”并举。学校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目标导学、先学后教、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教学模式,通过全员公开课、名师示范课、备课组长观摩课等形式,强化过程管理与示范引领,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形成科学多元的培养机制,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开发校本课程25门,开设舞蹈、版画、器乐、合唱等37个社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设心灵驿站和学生成长中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选项分层教学,让每名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创新培养。学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持续开展阅读分享会、书香班级建设等活动;依托高校与校友资源,举办“一中大讲堂”“我与名校面对面”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推动数字赋能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数理思维拓展、科学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塑造为核心的学科竞赛课程,创设“课程奠基、竞赛赋能、实践驱动”的竞赛培养模式。数学、物理竞赛团队不断实现突破,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一等奖;2024年,2名学生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摘得银牌。信息学竞赛成绩在河南省持续位居前列,累计培养省队队员34人,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4枚、银牌8枚、铜牌14枚,获得联赛一等奖200余人次。学校获评河南省特色高中(人文类)。 以文化人 环境育人,让学校品质而富特色地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以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学校品质而富特色地发展。 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学校根据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二次建设构想并逐步落实。新建校史馆,新开校北门,新建六、七号教学楼和七、八号学生公寓楼;改造实验室、运动场、修远大道;修建博士长廊、党史长廊和校史广场;创作校歌,撰写《焦作一中赋》,编印《校园文化手册》、命名校园建筑;校友捐建连心桥、日晷、雕塑、文化石等。校园环境逐步美化,设施设备日益完备。校园中人文气息与自然风光交融,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 服务保障持续完善。学校坚持“精心、精细、精品”的“三精”思想,强服务,重规划,树形象,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关心关爱教职工生活,破解职称和岗位晋升难题,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迎新春联欢会等各类暖心活动。打造平安校园,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责任机制,引进专业保安团队,建成安全隐患双重预防平台,实施人车分流,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全面改造消防设施,筑牢学校安全底线。学校获评省级平安校园。 八十载风雨兼程。学校承载着焦作一中人的光荣与梦想,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办学精神。面向未来,焦作市第一中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扎根焦作、立足中原、放眼全国,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方式,强化师资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焦作市第一中学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