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探索构建“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循序渐进、效果凸显”的专业思政建设路线图,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通,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守育人初心,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建设内涵 一是从专业思政建设视角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天津理工大学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建设内涵,从专业思政建设视角对专业所育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总体设计,为课程思政建设聚焦育人方向、明确育人目标、提出内容要求和实施途径。二是课程思政为专业思政提供强力支撑。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天津理工大学把专业思政关键要素融入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测验等各方面、各环节,进而汇聚思政工作合力,实现专业思政的总体目标要求。三是实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天津理工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专业建设的各要素、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探索如何进行专业思政建设改革。 明确育人目标,不断完善专业思政建设路径 一是制定专业思政建设路线图。天津理工大学充分调研学校专业思政建设现状,整体设计可供不同学科类别专业参考的专业思政建设路线图。同时,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定位,制定个性化、有特色、可操作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和具体实践方法,实现从个性价值引领到共性价值引领的转变。二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天津理工大学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专业建设要素,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全覆盖、课上课下全覆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全覆盖,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是修订课程大纲,明晰课程思政要素。在专业思政框架下,天津理工大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修读的课程,修订课程大纲,明确课程思政主题,并在课程目标中予以明确。 拓宽育人视野,不断拓展专业思政建设广度 一是校政共建专业思政资源库。与多家权威媒体共建天津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在课程思政资源库、思政内容审核等方面提供优势资源。二是校企共建专业思政平台资源。深挖天津市红色文化资源,充分与专业思政建设相融合,与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等共建专业思政平台资源。三是校校共享专业思政资源。天津理工大学与部属和市属兄弟院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发挥不同学校的思政资源优势,共同构建优质思政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落实育人职责,持续提升专业思政建设成效 一是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天津理工大学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厘清专任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等思政力量的育人职责,统筹发挥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和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建设专业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劳动模范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专业思政教学实践基地,与现有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融合。三是持续提升专业思政育人成效。靶向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建设效果的动态评价与全程评价,并瞄准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专业思政育人成效。 通过专业思政建设创新与实践,天津理工大学探索出了一套凸显价值、操作性强、可推广的专业思政实施路径,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实效。一是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统一。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建设有机融合,加强专业思政建设,构建从单一课程到课程体系再到专业层面的思政建设路径。二是实现了“三全育人”理念在专业思政建设体系化层面的落地实施。通过专业思政建设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进一步强化育人主体性在专业教学领域的体现,积极催生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果。三是实现了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明晰专业课程在目标、内容和思政建设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现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育人。 (李彬 从蓉 田禾 王天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