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财经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数智技术激活育人效能,成为地方财经类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安财经大学立足办学特色,历经多年实践,构建起以“经世济民”的财经基因为价值血脉,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和多元主体协同的“立德树人·多元协同·数智赋能”的“大思政”育人模式,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财经人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理念创新:以“经世济民”铸魂,打造财经特色“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西安财经大学将“经世济民”的财经基因作为价值血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塑“大思政”育人理念。学校以“社会调查+思政教育”为核心载体,拓展教学场景,以真实经济数据支撑教学,积累万余条民生数据反哺课堂,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知经济民生与社会责任;借助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真实,在40余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邀请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引导学生在“核算民生数据”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淬炼责任担当,构建“课堂连田野、数据见国情、算账学信仰”的财经“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学校依托该育人模式形成的成果多次获得认可,2021年“以社会调查为载体,构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入选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基于立德树人的‘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彰显了“大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的实践价值。 模式创新:以“一体两翼、多元协同、五育并举”贯通,实现“大思政”育人全域浸润 西安财经大学创新构建“一体两翼、多元协同、五育并举”“大思政”育人模式,搭建全域融合的育人框架。“一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与业务、育人与育才、党建与教学、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四个融合”。“两翼”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为核心支撑,课程端构建“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践端搭建分层分类体系,按年级设计内容,并推动调研数据转化为政策建议,反哺课堂教学案例,形成“实践—转化—教学”闭环。“多元协同”通过“育人主体—课程体系—政校企—机制”“四线联动”,打破部门壁垒与学科界限。“五育并举”是指将思政要求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过程,构建全面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该模式的有效推进实施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大幅提升。2023年,“黄土之上·埋头苦干”队获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25年,4支队伍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歇山数字——古建三维精准设计拓路者”项目获国家级别铜奖。近3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水平,从事金融、经济业务人员占比近30%,在西部地区就业人员比例超过6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就业稳定性满意度均在96%以上,充分彰显了模式创新的育人实效。 方法创新:以“数智贯通五堂联动”赋能,拓展“大思政”育人时空 西安财经大学以数智技术为抓手,创新实施“数智贯通五堂联动”方法,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新样态。校内SPOC线上课堂开发数智化课程,嵌入财经领域诚信、责任等核心价值案例;校外“克隆班”云课堂对接清华大学等名校优质资源,开展跨校云端协作,学校10个二级学院24个专业2500余名学生完成清华大学远程同步“形势与政策”克隆课程选课;专题教学课堂以“大思政”视角重构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交叉融合;翻转课堂结合经典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项目,深化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融合;社会实践大课堂每年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10—12个专题开展实践活动,如依托政府部门委托项目,组织师生完成黑龙江、新疆等8个省份300余个行政村的第三方评估工作。 这一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助力学校获得多项荣誉,2025年学校荣获第九届智慧高校CIO论坛“智慧高校数字化建设综合实力卓越奖”和“智慧高校数字化转型先锋人物”奖项。2023年,学校代表在第十三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上作报告,向全国财经院校推广“五堂联动”经验,数智教学模式获广泛认可。 机制创新:以“全要素整合+多环节协同”护航,夯实“大思政”育人根基 西安财经大学构建“全要素整合+多环节协同”的保障机制,为育人工作提供坚实支撑。组织架构上,建立“学校统筹—学院主责—团队执行”三级协同机制,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各职能部门参与的育人闭环;评价机制上,优化德育评价与综合测试体系,将德育表现纳入奖学金评定,将社会调查成果、竞赛获奖等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动态监测育人成效,构建以五育并举为育人导向的“五维学风”体系;激励机制上,成立数智教改专项工作组,由校长牵头推动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修订教学管理与激励制度,将协同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考核;队伍建设机制上,通过外聘行业专家、内培实践能力、推进资质认证等方式,构建“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体系,配强校内实验实训教师,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入校外兼职创业导师40余名。 机制创新有力保障思政育人实效。近4年,学生获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378项,2024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别铜奖。多名学生获评国家级别、省级“大学生自强之星”。师生参与陕西省“千万工程”示范村调查,覆盖503个村,政策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累计服务超1.6万人次,学校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2024—2025年度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中,学校获评优秀等次,示范效应显著。 西安财经大学“立德树人·多元协同·数智赋能”“大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地方财经类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案例,更体现了学校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区域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懂数据、明政策、有担当”的新时代经世之才而不懈努力。 (李国武 任艳妮 高镜雅 赵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