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高淳中专”)秉持“智慧赋能、人才强链”理念,探索出“养—产—销”全链条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从螃蟹养殖到电商销售的全链条课程,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打造“三链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为逻辑主线,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3个维度,打造了产业与教育之间“三链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优化专业布局,整合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物联网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中餐烹饪、电子商务等专业,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支撑—农产品加工转化—电商营销与休闲服务”全链条专业集群。在课程体系方面,学校的课程设计对接岗位需求,开设“智慧养殖设备操作与维护”“南京高淳土特产电商直播脚本设计”等实用课程。在教学模式方面,学校致力于融合创新,鼓励学生参与“螃蟹养殖自增氧系统”“鱼菜共生新农场”“驱鸟助农守塘稻夫”等真实项目,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构建“五位一体”育人共同体 学校与政府部门、园区、企业、行业深度合作,构建“五位一体”育人共同体。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建立企业合作全流程机制,规范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保障水平。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与学校深度协同,共建高淳区智慧养殖技术研发中心,构建“双导师+项目制”培养模式。在智慧养殖领域,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联合开发“水产智能装备应用”等课程,指导学生参与蟹种选育、尾水净化系统运维等实战项目;在水产品深加工方面,学生在合作社车间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成品研发的全流程实训,参与蟹黄酱、醉蟹等新品开发;在电商销售方面,多方共建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引入平台运营团队开展直播电商实战教学,2024年培训学生及社员300余人次,孵化直播团队10余支,助销农产品数百万元。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双方培养了一批扎根当地就业的智慧养殖、深加工、电商等领域人才,成为推动高淳螃蟹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优化服务乡村振兴模式 学校以技术赋能发展、以人才激活动能、以文化提升价值,形成“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水产养殖产业需求,设计可落地的产业升级方案,与20余家水产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定向输送技术人才,并通过电商直播、品牌打造等模式,显著提高了高淳区的农产品销售额,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品牌化转型,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高淳中专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累计培养“养—产—销”全链条涉农人才1万余名,超6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当地就业创业,形成了一支懂养殖、会加工、能运营的本土化人才队伍,100余人成为企业主,大批人才担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省级一等奖18项。这些成绩充分证明了高淳中专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学校形成全链条涉农专业群,获评江苏省四星级中职校,建成2个省级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截至2025年,学校专任教师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讲师5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8人,培育出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1个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开发新技术,如“螃蟹养殖自增氧系统”,使螃蟹亩均产量提高近10%,养殖成本降低约15%,创造经济价值数百万元。毕业生牵头组建合作社、加工厂、电商点,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校企合作团队积极参与运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固城湖螃蟹”,高淳区线上销售额高达数亿元,品牌价值显著提高。 学校牵头组建水阳江职业教育集团,与苏皖企事业单位合作,推动职教富民,与西部中职学校建立协作共同体,输出培养模式,帮助受援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就业率提升30%,对口支持项目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技能大赛二等奖以及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高淳中专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要紧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培养理念,构建“产—地—校”共生机制,实现全链条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发展。未来,高淳中专将继续深化“智慧赋能、人才强链”理念,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合作,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 章志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