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星期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三维联动 创新英语专业育人体系
张欣 吴庄 郑常青 洪永亮

  广外跨文化虚拟仿真中心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蓄适应时代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系统性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分类卓越,分层培养”为实施路径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广外英语专业依托首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门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平台,将“全人教育”解析为“人格教育、人文教育、人才教育”3个维度,以“人格教育定方向、人文教育铸灵魂、人才教育塑能力”的“不倒三角”,精准锚定和系统破解外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启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创新,为我国外语高等教育贡献“广外智慧”。

  “人格教育”服务“国之大者”

  坚定文化自信

  广外英语专业立足“人格教育”和价值引领,将“理解当代中国”等契合中国理论话语体系的知识型课程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认真梳理外语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的学理逻辑,丰富其内涵,力图将家国情怀和跨文化素养培育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性重构,为着力锻造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外语专业人才提供课程支撑,为健全外语人才学术人格夯实基础。

  “人文教育”强化思想淬炼

  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

  针对人才同质化问题,广外英语专业强调必须超越工具性训练,回归外语学科的人文本质。通过深化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经典研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与高阶思辨能力。通过“分类卓越”体系,打破单一化课程结构,设立差异化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块,将学生兴趣特长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培养市场急需的多元化、高素质外语人才。这赋予了学生区别于AI工具的独特心智优势和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将其从重复性的“语言技工”提升为具备思想洞察力与创新能力的“博雅通才”,从而实现人才规格的卓越分层。

  “人才教育”锻造跨学科迁移能力

  重塑AI外语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外语教学的内容、方法与人才评价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成式AI在翻译、写作等基础技能上展现出强大能力,倒逼广外外语专业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语言技能的传授者”转向“AI赋能下的跨文化沟通与创新能力的培育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广外就在英语专业中创设经济信息管理和语言信息管理等跨学科方向,毕业生综合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广外英语专业依托“未来人文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院”“跨文化虚拟仿真中心”“AI外语教育教学系”等产教研融合创新机构,建立了师生共研共育的良性机制。

  广外英语专业通过构建“拔尖创新、专业复合、交叉融合”的“分类卓越,分层培养”模式,打破“一刀切”的传统格局,实现从“批量生产”到“精准塑造”的战略转型。“十四五”期间,广外英语专业建成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专业选修课程100门。其中,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英语戏剧舞台实践虚拟仿真实验”充分展现了技术赋能外语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沉浸、低风险和强交互的智能环境,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底蕴、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外语人才提供了创造性解决方案。广外英语专业教师团队研制开发的英语戏剧舞台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环形剧场”“莎翁故居”“梦幻舞台”3个模块打破剧场围墙,重塑语言学习范式,为师生创设了共同探索未来外语教育新形态的数智人文空间。

  此外,广外英语专业还建立了AI外语教育教学系,推行人工智能辅助的外语教学与学习。通过主动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英语专业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了人才培养理念和路径的创新。

  近年来,广外英语专业以“科技赋能、全人教育”培养模式,在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从2025年开始,广外对原有的“语言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进行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升级改造,推出“面向人工智能的语言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专项人才培养计划资助。今年5月,广外“语言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12名学生代表应邀走进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进行交流。两校学生通过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科研创新成果。2025年,在广外举办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上,广外英语专业30多名在校学生通过评审,参与会议研讨,展现了突出的问题意识、学科素养和创新精神。

  (张欣 吴庄 郑常青 洪永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