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融媒创新 以体育人”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主题活动在福州大学举行。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作主题为“以体育人 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福大探索”的发言时指出,学校将体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支点,逐步形成了“以德促体、以体育德”的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州大学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之路。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电气学院”)立足学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将体育提升至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电气学院以“无体育,不电气”精神为内核,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通过体育精神涵养品格、竞技实践淬炼素养,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以体育人”高质量发展之路。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连续两年获全国特等奖,参加“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多项大奖,参加演讲比赛获校级、福州市级双料冠军,并获“大学生年度人物”“学术达人”等荣誉称号。 顶层设计:构建“三强化”以体育人新格局 电气学院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精神培育深度融合,深度挖掘以体育人功能,打造“赛场即课堂,比赛即育人”的实践范式,创新提出“三强化”的育人体系,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以体育人“电气模式”。 强化谋篇布局:学院强化以体育人顶层设计,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以体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将体育纳入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将“体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推动“动员早、指导精、训练实、保障细”的以体育人理念走深走实。精心选拔运动员、聘任教练员,高位推动以体育人工作,致力于把以体育人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任务单”变成“成绩单”。 强化辐射带动:学院构建多层次辐射带动以体育人体系。立足本院,构建“三走基础活动—院级多元赛事—校/省/国级竞技”全链条体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受、人人贡献、人人创造的以体育人工作格局。通过承办校际赛事,将竞技成果反哺育人实践,形成“以赛促教、以赛育人”闭环,连续14年承办环校越野跑品牌活动,勇夺校运会团体五连冠,以硬核成绩单彰显电气担当。 强化凝练提升:学院以“德技共长”为以体育人内涵,将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召开学习研讨会、誓师动员会、总结表彰会,“三会”联动构建“赛事思政”机制;依托一次冠军访谈、一堂精神微课、一份成长档案、一场事迹报告“四个一”载体,强化价值浸润。 实践路径:构建“三阶递进”以体育人体系 电气学院以“三强化”顶层设计为战略引领,构建“基础层—提升层—超越层”三阶递进式以体育人体系,通过系统化实践路径实现全员普及、英才培养与精神升华的有机统一。 基础层:全员普及夯实根基。自2017年起,邀请体育教师等开讲“新生第一课”,建立新生体育特长数据库。设立新生专项训练营,配备专职教练开展基础体能训练,形成“兴趣筛查—能力测评—专项引导”进阶路径。构建“大一训练营—大二院队—大三校队”三级梯队培养体系,通过每周2—3次周期性训练、跨年级对抗赛、高年级带低年级训练等形式强化梯队衔接。 提升层:英才培养锻造品牌。聚焦跳高、跨栏等技术型项目,依托工科院校精准化训练优势打造竞技品牌。近5年,在跳高、跳远、十项全能等6个专项中获得校级冠军79项。建立“院队→校队”垂直输送机制,累计向学校田径队、篮球队输送运动员53名,获省级以上赛事奖项60项(含金牌23枚、团体冠军8次),连续5年获得校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超越层:精神辐射引领价值。凝练体育“六维育人”功能体系:以感性育人强化情感认同、以“锦标育人”淬炼拼搏意志、以思政育人厚植家国情怀、以传承育人续写电气血脉、以牵引育人推动五育互融、以榜样育人树牢时代标杆。实现三重价值跃迁:个体→集体,运动员从“被育者”蜕变为“育人者”;校园→社会,“无体育,不电气”理念延伸为福州大学“有体育,更福大”;竞技→素养,近3年培育67名“运动健将+成绩优良”双优生,印证体学互促逻辑。 育人成效:五育融合重构工科教育生态 电气学院以“三强化”顶层设计为战略引领,通过“谋篇布局定方向、辐射带动强根基、凝练提升创价值”的系统推进机制,将以体育人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五育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体育精神与德育铸魂、智育固本、美育润心、劳育扎根有机统一。 德育铸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工匠精神”“福大电气,顶天立地”的文化基因深度融入专业教育。创新“5个1”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学生理论认同,实现“红色基因入脑入心”。 智育固本:首创本硕博贯通的学科竞赛体系,近3年获国家奖项28项,学生参与率从65%跃升至98%。“三师联动”(党支部书记、科研导师、行业导师)助力学生练就“开口能讲、问策能解”的核心能力。 体育砺志:开展“早精实细”训练法:动员早、指导精、训练实、保障细。挖掘以体育人功能,锦标激斗志、思政塑品格、传承续血脉、牵引促发展、榜样树标杆,将赛场意志转化为竞争力。 美育润心:针对工科学生特点,构建“三有融合”美育体系。“有计划涵养美”依托“最美宿舍”、电气圆桌会,“有组织浸润美”借力校庆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有成效追求美”通过志愿服务、短视频创作深化审美实践。 劳育扎根:打造“三抓融合”实践体系。“抓实践”设立劳动教育日、校外基地,带学生回归田间地头;“抓融合”开设工匠讲坛,邀请劳模进校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抓长效”组织进企业、下基层行动,寒暑假社会实践覆盖乡村社区,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电气学院“无体育,不电气”的精神内核,不仅实现了毕业生好就业、就业好,更是凝聚全院力量、推动各项事业协同发展的“黏合剂”。近年来,学院在立德树人、人才引育、科研举措及治理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不仅在人才培养领域收获了社会广泛认可,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中也屡创佳绩,整体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实现稳步提升,为行业发展与区域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电气学院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升内涵式发展能力,以卓越人才培养为核心,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国家能源转型与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 潘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