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石。吉林师范大学信息安全产业学院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创新实践“一主、多维、双擎、全链条”校企深度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企业降本增效、学校精准育人、学生实践赋能”的三维共赢生态,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破局之举 重塑校企合作价值闭环 吉林师范大学信息安全产业学院以“缩小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鸿沟”为核心(“一主”),联动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数智安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天津犀牛华安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深蓝安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嘉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番薯(沈阳)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等网络安全企业(“多维”),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双引擎(“双擎”),打造从课程开发到就业输送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全链条”),重塑了校企合作的价值闭环。 (1)企业端: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跃迁 在新模式下,企业成为深度介入人才培养的“共建者”。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其“知白平台”引入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接触一线安全工具;沈阳深蓝安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护网行动+实习”模式,吸纳学生参与国家网络攻防演练,既节省了企业的项目人力成本,又提前锁定了具备实战经验的优质人才;吉数智安科技(大连)有限公司与学院联合开发4门定制课程,天津犀牛华安科技有限公司与学院联合开发3门定制课程,番薯(沈阳)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与学院联合开发1门课程,企业工程师每周到校线下授课,将全新漏洞案例与防御策略融入课堂。 (2)学校端: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的生态升级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迭代升级:与企业共建5个实习实训基地,涵盖Web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领域;组建“企业导师+校内教师”的混编师资队伍;编写多部校企联合教材;获批吉林省教育部门教学改革项目4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培养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具备了获得多家头部网安公司实习岗位的能力。 (3)学生端:从“应试学习者”到“实战践行者”的能力蜕变 对于学生而言,校企合作构建了“从校园到职场”的“直通车”。学生王学志通过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白平台”的实操训练,不仅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水平考试(NISP二级)、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渗透测试工程师考试(CISP—PTE),更在全国护网行动中参与银行系统的应急响应;学生陈之琳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挖掘出5个被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收录的原创漏洞。这种“证书+竞赛+实战”的成长路径,使学生的职业焦虑感显著降低,实践能力与行业标准实现更好的对接。 实践之效 看得见的成长,摸得着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深耕,“一主、多维、双擎、全链条”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课程体系:打造“理论—实操—实战”的三级进阶 学院打破传统课程的“学科壁垒”,构建起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的课程矩阵:基础层以“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筑牢知识根基;核心层通过“Web应用安全实践”“渗透测试技术”等课程培养核心技能;实战层依托校企融合课(如“入侵检测与态势感知”“审计技术及应用”等)与护网行动、漏洞挖掘等项目,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提升能力。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知白平台”、吉数智安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的定制课程以及番薯(沈阳)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犀牛华安科技有限公司的线下授课等环节使企业资源深度融入,让课程内容实现“每月小更、每季大更”,始终与网络安全技术迭代保持同步。 (2)人才输出:从“校园新人”到“行业尖兵”的快速蜕变 在模式赋能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每届都有近30%的学生通过NISP二级认证,多人因参与教育网护网、国家安全演练获省市级表扬信,原创漏洞被CNVD和CVE收录——这些成果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行业认可。 (3)校企共赢:构建“共生共荣”的生态闭环 这种深度合作实现了“1+1>2”的增值效应:企业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学校则通过企业捐赠设备、共建实验室,节省教学投入近100万元;四平市政府部门邀请学院学生参与政务网护网行动,有效提升了当地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这种“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联动模式,已成为四平市产教融合的范例。 未来之力 为网络安全事业注入源头活水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吉林师范大学信息安全产业学院的探索,不仅为学生铺就了成长之路,更为地方网络安全事业积蓄了力量。 (1)对学生:就业“护身符”与成长“加速器” 为了推进就业,学院已与长春嘉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以及多家全国性企业进行了岗位洽谈,帮助学生实现优质就业。 (2)对产业:填补人才缺口,守护数字边疆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较大,对实战型安全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学院通过“护网人才储备计划”,持续为本地企业输送实习实训生,这种“在地化”培养模式,正在为地方网络安全产业筑起“人才护城河”。 (3)对教育:开辟产教融合新路径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一主、多维、双擎、全链条”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建“网络安全创新实验室”,引入人工智能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前沿领域课程;联合吉林省教育部门、网信部门,打造区域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主办更多学科竞赛,让育人成果惠及更多学生,持续为社会输送人才。 (孙宏宇 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