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从运动项目文化入手,基于教改实践,分析与解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路径与方法,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新思路。 建构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体育课程框架 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存在“重基本技术和运动能力,轻品格锤炼和育人成效”的问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还包含了“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体现的中华体育精神为依托,提升学生道德水平与运动技术水平,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习得实践能力。学校体育教学部通过将中华体育精神有序融入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明确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也助力教师把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和方向,推动教学实践与反思,促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校体育教学部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习了解并借鉴其他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如托马斯·阿诺德的课程改革方法(以下简称“阿诺德方式”)等,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地变革某些细微环节,打造更加优秀的体育课程文化品牌,创新新时代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理念,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程知识内容,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善于拼搏和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 搭建体育文化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平台 在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将运动项目教学视为包含规则礼仪、团队荣誉、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在内的系列整体,通过教学设计将这种整体感传达给学生,使其接受完整的运动项目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部以现代化的研究对“阿诺德方式”进行继承与提炼,在原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与拓展,搭建适合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组织平台”和“实践平台”,形成现实情境下的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组织管理模式。 学校体育教学部构建的“组织平台”和“实践平台”组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协调机制,在学校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体育专业或体育社团及协会中具有高水平运动能力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担任初学学生的辅导者和管理者,负责传递日常信息、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开展活动、巩固专业技能等。学习小组成员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托,将经验传授给初学学生,减少初学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中的误区,从而更快地提高自身水准。在此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在帮教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和组织交流等能力,为日后开展正式的教学训练工作做好准备,从而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目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空间 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对“阿诺德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对于高校体育文化构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搭建了切合教学实际的“组织平台”和“实践平台”,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高校体育文化构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颖的思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二是完善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中间环节,有效地将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联结起来,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三是从组织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了纵向的理论继承(“阿诺德方式”)与横向的实践吸收(同期原有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建立了较具规模的实施方案。四是为大学生自觉自愿参与运动提供了保障,在继承与发展“阿诺德方式”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理想的校园运动图景,为实现校园内“运动快乐人人分享”的体育文化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构筑学生身心健康坚固基石的重要方面,其意义深远且显著。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通过精心构建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平台,融入多元体育文化精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华体育精神,在无声中培养了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徐琳 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