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星期二
大庆师范学院
建构“一核两翼五融合”铁人精神育人体系
大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迪

  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新中国石油工业摇篮——大庆市。学校因油而生、因师而兴,建校发展史就是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史的一部分,自诞生之初就承载着红色血脉和师范本色双重基因。历经60载传承发展,铁人精神已经深度融入学校办学育人全过程,构建了“一核两翼五融合”铁人精神育人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育人模式。

  一核铸魂:锚定铁人精神价值内核,厚植理想信念根基,铸牢立德树人之“魂”

  学校将具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内涵的铁人精神贯穿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等教育全链条,深度融入专业与思政教育,全力培育兼具高尚品德与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注重顶层设计,构建“目标—课程—实践”育人体系。学校以系统化思维推进铁人精神育人工作,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精准解析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核心要素,将其细化为可量化、可评估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并以反向设计思维,匹配理论课程、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多元环节,确保铁人精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可感知、可践行。

  2.开发特色课程,打造“基础—拓展—融合”课程群。学校开设了“铁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特色必修课,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系统阐释铁人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同时,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课程大纲明确标注铁人精神融合点,将铁人精神融入教学规范与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育人效果。

  3.拓展精神内涵,深挖铁人精神与专业发展契合点。学校聚焦“科学求实”“精益求精”等内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传承弘扬铁人精神。如将“科学求实”转化为“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优化教学”,鼓励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精准调整教学策略。学校组织教师开展铁人精神专题研讨与培训,引导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与教育创新能力。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现铁人精神育人从学生培育到教师发展的双向赋能。

  两翼驱动: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联动机制,构建同向同行育人新格局

  学校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双翼,形成理论与实践交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的育人新格局。

  1.打造思政“金课”,内涵式发展筑牢主渠道育人根基。学校聚焦思政“金课”建设,以内涵式发展驱动课程育人提质增效。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开展“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并开发虚拟仿真课程,借助3D动漫、人机交互等技术,将铁人精神转化为沉浸式学习场景,增强教学感染力。二是撰写特色育人读本。《以铁人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德育成果文库,《创业歌声——石油歌曲鉴赏》等专业特色教材投入使用,《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铁人精神》等读本,成为鲜活育人资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案例连续3年入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三是加强专题实践教学。构建“课堂理论教学+基地现场教学+企业访谈教学”铁人精神课程群,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场馆、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感悟油情企情。

  2.深耕课程思政,融合式创新塑造协同育人新范式。深耕课程思政建设,以铁人精神为核心构建特色育人体系。通过“顶层规划—专题深耕—通识拓展—素质涵养—教材沉淀—社团传承—学科融合—科研创新”八大维度,打造“课程门门有思政、课堂处处有特色、教师人人重育人”的格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设成果显著,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三进”示范课程1门,涌现7个优秀教学案例、1名教学名师。

  五融贯通:拓展铁人精神五向融合协同育人场域

  1.“根”与“魂”:文化浸润奠定精神底色。“厚植文化浸润”是培育精神底色的深厚根基。学校以厚植文化浸润为核心,深化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的深度合作,通过构建“环境营造、活动体验、艺术创作”“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将抽象的铁人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可践行的生活图景,使其深深融入学生的价值坐标与精神基因,为全方位育人筑牢情感认同根基、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2.“源”与“流”:科研反哺提供理论支撑和内容供给。学校以深化科研反哺为驱动,以科研平台矩阵为依托,整合多学科力量,通过理论阐释、文化传播、艺术表达、技术创新等维度的精耕细作,将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文化浸润、网络育人、实践教学的优质内容,确保育人体系兼具思想深度、时代温度与学术厚度。

  3.“翼”与“场”:数字赋能拓展时空边界和体验维度。学校以数字技术为支点,构建“资源开发—沉浸体验—全域传播”“三位一体”的网络育人矩阵,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将科研反哺的理论成果、文化浸润的精神符号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沉浸式场景、交互式体验和裂变式传播,让铁人精神突破时空界限,从线下讲堂飞向云端课堂,实现育人场域的全域覆盖。

  4.“桥”与“验”:实践养成促进知行合一与价值内化。学校通过教学融合、第二课堂分层实践、实践活动品牌辐射推动铁人精神转化为青年实践。在教学融合层面,将铁人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主题实践多元课程模块,年均组织实践项目超百场。在第二课堂维度,精心构建铁人精神分层递进课程体系,按年级开展红色观影、铁人故事宣讲、红色项目管理等阶梯式沉浸式实践活动,学生全部参与。在社会实践板块,依托学生社团组建“抚触石油之魂”研修团,开展“重走红色足迹”等特色项目,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5.“网”与“势”:一体辐射实现协同增效与代际传承。学校着眼于全学段贯通和社会影响力,立足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牵头建立学校联盟,推进铁人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合铁人精神育人资源,组织高校学生走进中小学开展铁人精神宣讲活动,联合政校企举办红色研学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育人资源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和校内外的高效流动,构建铁人精神代际传承的完整链条,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和辐射效应。

  模式实施以来,学校培育出了一批“金师”“金课”,红色文化育人影响力显著增强,学生投身基层就业、参加西部计划,参军入伍人数逐年增加,大批毕业生为扎根大庆教育事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以张丽莉、王春天、姜利等为代表的一批批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大庆师范学院学子作出了示范。

  (大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