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星期二
深耕秦巴数据沃土 精准培育统计英才
——安康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安康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 徐龙华

  安康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安康学院—安康市统计部门统计学实践教育基地”、安康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机制优化研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统计学教学师资培训”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研究”和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平台与资源,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统计人才培养体系,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700余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统计人才,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25年,数学与统计学院又获批立项安康学院应用统计分析微专业,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培养维度。

  构建闭环质控体系

  动态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构建“执行—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保障闭环,形成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特点,制定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细则,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制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评价跟踪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并同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数据为桥融思政

  培根铸魂培新才

  学院以数据为桥,以正确价值观为核,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职业操守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统计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数据感知—价值认同—实践担当”的递进式育人链条。通过分析秦巴山区生态保护成效数据、富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数据等,让学生在解读数据中感知时代发展与区域进步,厚植“用数据服务地方”的家国情怀。结合统计方法的严谨性要求,以“数据造假案例警示”“抽样调查误差控制”等内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实践项目中强调“数据隐私保护”“统计伦理规范”,引导学生恪守职业操守。通过以上举措,最终实现“统计技能”与“思政素养”的双向赋能、协同提升,培养既懂得数据分析又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统计人才。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数励破茧”“数跃大讲堂”“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打造铸魂筑梦工程。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做好专业顶层设计

  学院统计学专业扎根秦巴大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数智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深入调研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数据需求、学生成长诉求及基层统计工作实际,联合安康市统计部门、安康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行业英才与高校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借助校地合作与校企协同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专业顶层设计,立足数智时代发展趋势与区域产业需求,秉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维度构建整体框架,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拥抱数智变革

  重构课程体系

  学院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课程”有机衔接的课程模块。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突出统计分析能力培养,增加统计学实验课程学时,加大统计学专业选修课开设力度,如在“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学”“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中增加上机实验课;专业选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紧扣行业发展脉搏与市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课程设置。聘任原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晓群为安康学院统计学科首席专家,新增“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Hadoop+Spark大数据技术”等特色课程,构建覆盖“编程基础—智能技术—大数据应用”的数智课程集群,强化统计人才的技术适配能力。统计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按照“能力递进、产教融合、数智赋能”为核心,构建“基础操作—综合应用—创新解决”的全链条实践体系,最终实现“用统计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培养目标,通过阶梯式实践、产教融合场景、数智化工具支撑,让学生成长为“懂数据、能落地、善创新”的应用型统计人才。融入新技术,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将AI技术深度融入统计学专业课程,如在“统计学”课程中融入AI数据处理案例,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时就能接触到前沿应用,同时开设AI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运用AI工具解决复杂统计问题的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奋力锻造时代新人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搭建实践课程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学科专业竞赛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实践主要在统计学实验室和市场调查分析实训室开展,与成都达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兰德趋势市场调研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积极推进校地合作与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与安康市统计部门合作打造省级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安康学院第二批产学合作专业试点项目获批立项,拓展学生实践锻炼空间,通过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整合校企各方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与安康市统计部门开设“行业发展专题讲座”“统计调查项目实训”等“双师”课程,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论文、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指导等多元形式,强化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统计学专业获批省级实践教学基地1项、校级产学合作专业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教科研项目5项;学生参与安康市统计部门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电话调查项目和教科研项目52项,发表论文20篇,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65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由学生组建的“光路市场调查服务中心”入驻安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校地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改革成效。

  (安康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 徐龙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