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星期四
“五步两化四协同”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
——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与实践
洪蕾

  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国家一流软件工程专业聚焦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中先进制造业“核心信息技术集群”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重点产业链建设对应用型软件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建设的坚实基础上,创新构建“五步两化四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双引擎”驱动:铸就高质量育人之路

  该专业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扣地方产业发展脉搏,精心打造“五步迭代法”与“‘两化’持续改进机制”两大核心引擎,驱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创新升级。

  (一)引擎一:“五步迭代法”保障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

  第一步“融标准”,参与研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国家标准,将教育部门工程教育认证规范、专业标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第二步“构体系”,推动产业需求与课程体系融合,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第三步“创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问题与案例驱动的课内实践分级教学、工程师主导的项目驱动综合实践教学、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三级联动;第四步“成系统”,有效统筹18个教学与科研平台,构建一体化条件支撑系统,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保障;第五步“建机制”,通过“双投入”“双培养”“双管理”,实现产教融合全过程质量保障和建立持续改进闭环,确保立德树人落地见效。

  (二)引擎二:“国际化、数字化”机制促进课程质量持续提升

  依托省级示范中澳合作项目,深化内涵建设,推动教师更新专业认证理念、创新课程质量评估方法。对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构课程目标以支撑毕业要求,常态化引入国际开源社区认证课程体系和海外学者前沿讲座,让学生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全球胜任力。2016年,该专业布局数字化改革,构建“智能+”教学环境,通过开源平台搭建实践阵地,引入创新资源,强化过程数字化评价和内容持续更新,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两化”机制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以前沿技术浸润与智能工具支撑,显著拓展了课程教学的广度、深度,更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

  “四协同”赋能:走出开源信创特需人才培养新路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专业创新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质量,构建国产操作系统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培养兼具过硬本领与坚定信念的开源信创特需人才。

  创机制、强责任。创建四方协同机制,政、校、行、企共建江苏“芯火”行动开源信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由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牵头的学术委员会以及由江苏省和南京市信创专班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学术引领+政策指导+实践支撑”的协同育人格局,在推动行业发展中践行育人使命。

  建体系、强保障。该专业于2014年超前布局国产操作系统领域的人才培养,创建产教研融合“双投入”“双培养”“双管理”的培养机制。构建从程序设计能力到OS系统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体系,在混态培养平台支撑下,通过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模式创新、科教融汇、真题真做,致力于培养具有系统思维、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开源信创特需人才。

  提内涵、强质量。该专业始终重视学生成长,“金科创智”成为首批在AtomGit(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代码托管平台)开通的高校专区,学生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双提升;关注教师发展,将师德师风摆在首位;关注教研课改,完成国家教改项目33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

  “满园香”绽放: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硕果盈枝

  随着“五步两化四协同”持续深入推进,该专业建设取得累累硕果: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及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近5年,获83项国家学科竞赛奖;完成26项国家级别教改项目,获批4门国家一流课程、5部省级教材;建成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和南京市教育系统第十一届“师德先进群体”,培育省级人才9名;建设数据科学与智慧软件、中澳高可信软件质量保证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18个省市级平台;连续两年获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优秀社团,近50名毕业生在华为、中国科学院通用芯片与基础软件研究中心、上海沪方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基础软件研发工作,持续为国家输送高质量软件人才,形成可复制的开源生态实践模式。

  未来,该专业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高素质软件人才而不懈努力。(洪蕾)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