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星期四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入“源头活水” 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
汪早容

  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注重在“源头活水”上下功夫,着力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通过组织教师积极探寻“源头活水”、科学研究“源头活水”和巧妙运用“源头活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学院思政课整体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别于2020年、2021年、2023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于202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5年初,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支持了学校2025年校级揭榜制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学院教师多次获武汉轻工大学课程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

  积极探寻“源头活水”

  学院根据思政课教学的特殊要求,每学期伊始专门召开专题教学研讨会,紧扣“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主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核心与灵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体现。学院制定了相关教学备课制度,要求各课程组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去寻找“源头活水”,并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各课程组资料收集的质量和数量。理论方面,学院要从课程教材、经典原著和理论前沿动态等角度去收集整理教学的理论资源。实践方面,学院规定要按课程教学内容分类整理相关的教学案例。在学院的指导和组织下,各课程组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收集了相关资料,转化为线上线下的教学案例库和各种案例图谱,并及时更新,让“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时用时新。

  科学研究“源头活水”

  学院组织、领导各课程组经常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活动,研究所收集的“源头活水”;并督促各课程组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中,完成各内容的研究工作。

  在“理论活水”的研究方面,组织各课程组教师一起钻研教材,依据掌握的教学素材及对学情的分析,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引导教师切实加强教学的全新理论指导和现实导向;带领教师阅读经典原著、理论前沿,及时将新观点适度引入课堂教学,拓展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在“实践活水”的研究方面,学院指导各课程组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研究能反映课程理论观点的实践教学资料。一是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二是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发展变化,三是研究大学生的成长、就业现状及趋势等。要求各课程组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集体讨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巧妙运用“源头活水”

  每学期初,学院聘请专家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指导教师如何巧妙运用“源头活水”,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导及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

  一是合理匹配、灵活选用。各课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合理匹配、灵活选用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案例。如在讲授改革开放理论时,针对食品专业的学生选取了粮食安全方面的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选择AI的发展运用等案例;同时恰当引用经典名句、理论前沿、时事热点分析等课程理论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针对性。

  二是线上线下、方法多样。为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学院制定了思政课创新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案。要求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在学院推进下,各课程组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积极探索了问题链、两分法、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2022年学院还创建了两个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每学期安排教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事件或社会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复杂问题,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是课堂内外、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相结合。学院制定教学制度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源头活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传播理论,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课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将理论学习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让价值融入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出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此外,为了进一步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学院还制定了以科研促教学的制度,重点支持各级教学项目的申报和研究。

  今后,学院还将继续指导各课程组不断研究新理论新思想,及时关注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收集新案例,让“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使思政课教学始终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汪早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