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5-08-25 星期一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共同体
  学校开展“导师茶叙 共读经典”读书活动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认真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求,抓好育人队伍关键要素,领导力量、导师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和后勤力量等多方协同,面向学生开展“思想解惑促成长、心理解压促健康、学习解困促提升、生活解难促信心、就业解忧促发展”等活动,系统化建设体现时代要求、富有校院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共同体。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被湖北省教育部门动态评级为“A”类建设高校。

  盘优“存量”,打造“想干事”的骨干队伍

  学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多点引流、多方激励、多元培育,建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队伍。

  一是下好“选”字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挂帅,推动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等教师队伍进社区,遴选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及优秀校友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兼职教师,“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队伍达到723人。

  二是用好“管”字棋。学校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细则》《“一站式”学生社区驻寝辅导员工作细则》等文件,指导“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建设工作,明确各育人主体的岗位职责、考核评价等内容。

  三是做好“培”字棋。学校建立健全二级党组织书记例会工作机制,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共同研究育人队伍入驻后工作开展情况。深化交流互动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共同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用好“增量”,建好“会干事”的先锋队伍

  学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突出院士领衔。学校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要求,推动产教融合进社区,承办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航天产教融合与工匠型人才培养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以《中国火箭与航天》为题开展专题辅导,为学生带来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课程思政导学交流。

  二是凸显导师下沉。学校实施“思想导师进学院、职业导师进班级、素质导师进社团,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的“三进一融”特色育人模式,620余名校内外导师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灯塔计划”“匠魂计划”“出彩计划”,打造“思政大课堂、职业大课堂、素质大课堂”,累计开展系列活动300余场,覆盖2万余人次,建设20个高质量“导师育坊”。

  三是打破育人壁垒。学校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选址、内容建设、管理制度等,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矿、社区街道,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带头访、导师群体示范访、辅导员全体访”的新时代家访行动工作机制,走访学生家庭200余户,整理社会各方意见70余条,形成共同参与的广泛共识。

  提升“质量”,培育“能干事”的标杆队伍

  学校认真落实“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重点就在哪里”的要求,不断增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细化架构底图。学校建立健全“1+1+1+N”“一站式”学生社区驿站工作机制,即:1个“一站式”学生社区驿站配备1名驻楼辅导员、1名楼栋管理员、N名导师(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等),明确楼宇片区、宿舍片区、学生宿舍“底图单元”,形成“楼宇—楼栋—楼层”三级治理格局。

  二是深化育人内涵。学校打造“学思讲堂、阅动课堂、法治讲堂、景行讲堂、拔穗课堂”5个社区品牌课堂,邀请校内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和校外非遗传承人、企业骨干进社区课堂,累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活动130余场,覆盖2万余名学生,培育23个一线优秀工作案例,让党的旗帜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高飘扬。

  三是强化评价考核。学校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体制机制、阵地建设、示范引领等方面,制定年度任务、优化评价指标、设立考核要点,明确不同育人主体职责。印发学校《学工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遴选出一批社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形成了具有武交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特点的育人共同体。

  (唐安宁 廖雷 张丽曼)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共同体 唐安宁 廖雷 张丽曼2025-08-25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2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