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刘长春体育馆。 学校供图
|
刘长春体育馆坐落于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总建筑面积逾一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外观以流畅的线条和现代钢结构为特色,形似雄鹰展翅,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体育馆2008年落成,以刘长春之名命名,是学校为了纪念这位从东北大学走出去的中国奥运第一人,激励学子传承“不言弃、敢争先”的体育精神。 1929年1月,东北大学成立体育专修科,第一期学生共51名,刘长春是优秀代表之一。1930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将100米、200米、400米冠军收入囊中,震惊中国体育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全境,并操纵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拉拢一些国家承认伪满洲国,妄图使其侵略我国东北的行径合法化,1932年,日寇发布虚假消息,导演了一出“刘长春代表满洲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的闹剧。 流亡在北平的刘长春得知此事后,愤然疾呼:“苟余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在各方关切下,中国体育组织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报名,张学良个人出资8000银圆,资助刘长春等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1932年7月30日,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上,23岁的刘长春举旗,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的参赛选手步入开幕式现场。颠簸21天抵达,尽管因舟车劳顿,刘长春并未取得理想成绩,但他却书写历史,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体育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一个国家实力的缩影。以刘长春的名字命名体育馆,是对这位体坛先驱的深切纪念,也是对“爱国、拼搏、自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里是东北大学的文化地标,是运动场所,更承载着育人使命。馆内常设刘长春事迹展,通过历史影像、奖牌实物等展陈,激励学子传承体育精神,牢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学校常年举办长跑和排球、羽毛球等“刘长春杯”系列赛事活动,开展刘长春体育科学大讲堂、刘长春冠军大讲堂等,强健师生体魄,磨炼意志品质。 本报记者 黄鹏举 余闯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