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深入一线、放眼前沿,当代大学生要主动把暑假作为自我历练的关键期 暑假期间,很多高校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这对于涵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多走进历史纪念馆、抗战遗址遗迹,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沉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 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动展示着那段血泪交织的历史,传颂着抗联的英雄故事和英雄精神;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站在纪念碑、浮雕墙、将帅雕塑前,仿佛又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当代大学生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不妨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和平是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战争带来的是生命的消逝、家园的毁灭和文明的破坏,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近距离了解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断增强其守护和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暑假期间,要鼓励大学生多走向乡村和基层一线,和劳动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高校在设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时,可鼓励大学生主动走进社会各领域开展实践,以专业所长赋能社会发展,在躬身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例如,医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参与社区义诊、留守儿童课业辅导,在服务弱势群体中践行职业伦理;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产业调研,用数据分析助力农产品电商化转型;文旅专业的学子则可以将非遗的推广活动设计作为切入点,为传统村落注入文化创意动能,在泥土芬芳中读懂中国乡村的发展密码;新能源专业的学子可以参与光伏电站项目调研,以专业视角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基层应用路径。 在参与这些实践时,一旦自身的专业学识与乡土大地深度交融,青年学子便能更快地在社会课堂中构建起“国之大者”的认知坐标系,让爱国情怀从抽象的精神符号转化成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暑假期间,要帮助大学生多了解科技前沿,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综合国力竞争的本质是科技与人才的角力。我国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攻关,恰需青年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想敢为的锐气”勇闯无人区。学校要多创造机会,让大学生有机会走进实验室、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深研细思,增强其科技报国的内生动力。 了解历史、深入一线、放眼前沿,当代大学生要主动把暑假作为自我历练的关键期,在回望历史与放眼未来之中涵养家国情怀,在发展自我中树立远大报国志向,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系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